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达拉斯佛七讲话(9)

《金刚经》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可见一切诸佛都是依此经原理原则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也是从本经得到的。这一部经至高无上,其他的经也是至高无上,因为每一部经典都是诸

《金刚经》说,“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可见一切诸佛都是依此经原理原则成佛的;无上正等正觉,也是从本经得到的。这一部经至高无上,其他的经也是至高无上,因为每一部经典都是诸佛,以及诸佛无上正等正觉的出处。如果佛只说一个法门,就不是‘无有定法可说’。

佛说法必定依二谛原则:‘真谛’、‘俗谛’,且必须契机。契机、契理,皆不出二谛。‘契机’是不违俗谛;‘契理’是不违真谛。众生的根性差别太大,不可能用一种方法普度众生,所以佛说无量法门,是随顺俗谛而说的。虽然法门无量,但是目标、方向皆不违背真谛。我们若能认清此事,学佛就不难,而且在很短时间内就得受用。三个月、六个月就有很显著的效果。什么效果?消业障,自己会感觉业障少了,智慧渐渐开了。

佛在《楞严经》上将业障比喻是贼,它偷盗我们的功德法财。如果不认识贼,如何抓贼!所以一定要认识业障,方能消得了业障。‘业’是事业。正在造作时称为‘事’;事情做后的结果称为‘业’。造作业,决定有障碍。从究竟根本上讲,障碍人的自性,障碍法身、般若、解脱。落实至生活层面,障碍人的清净心,使人身心不安稳;障碍家庭,使一家不和;障碍事业,使事业不顺利,这皆是业障。学佛拜忏,是不是能消除业障?我们只要冷眼旁观,不但没消除,忏愈拜,业障愈多;佛愈学,烦恼愈多。盲修瞎练,如何了得!

大小乘经论中,佛皆明白教诫我们,学佛第一个条件,须跟一位好老师学习(从明师受戒,专信不犯)。若想成就,不懂道理不行。中国几千年来,世法、佛法传承,皆讲究‘师承’,就是跟一位老师学习。师资道合,此事自古以来就很难遇。这不是一世的缘分,而是多生多劫的缘分。我们依靠老师的修学经验,向上提升,这是师承中非常重要的,宗门常讲‘踏著毗卢顶上行’。‘毗卢遮那佛’是法身如来。《华严经》上讲‘如来三身’,毗卢遮那是‘法身佛’,卢舍那佛是‘报身佛’,释迦牟尼佛是‘应身佛’,这是佛的‘一体三身’。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依靠他,踏著他的肩膀,踏著他的头顶,学生才能超越老师,后人超越前人,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若不依此修行方法,而要另起炉灶,那一天才能成就!世法、佛法之教学,是同样的道理。

古人学佛,无论在家、出家,入佛门首须‘五年学戒’,这是基础。这句话很简单,若依文解义,很可能错会了意思,以为只是学五戒、十戒、菩萨戒、八关斋戒之类。而不知此‘戒’乃是指老师的教诫。五年之中一定要遵守老师的教诫,不是指戒条。

古代师道尊严,教书的人在社会上,没有人不尊敬的。世法如是,何况佛法。所以,最重要的是亲近善知识。那一位是善知识?我们看古代的语录,仔细观察就了解,其实善知识并没有标准;最重要的条件是,自己心目中最仰慕、最佩服的人,此人就是你的善知识。因为他讲的话,你能百分之百服从,这就是你的善知识。即使他的德行再高,学问再好,你不佩服他,不肯听他的,那不是你的善知识;即使诸佛菩萨来,你若无尊敬、依教奉行的心,佛菩萨也不是你的善知识。别人讲同样的话,你不能信受;善友说了,你就能欢喜依教奉行,这就是你的好老师。

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道理在此。老师能以正法教导你,他自己未必做到,但是学生百分之百的服从,学生做到了,所以学生往往超过老师。老师再高明,若学生不肯相信他的话,不能依教奉行,则教学没有效果,学生跟他一辈子也不会有成就。选择老师的标准在此。

佛教各宗派的语录里记载,无论在家出家,学人参访大德,此大德就告诉他,你的缘分在什么地方,到那里去参访你会有成就的。学人依其指引去参学,果然三年五年就开悟,就成就了。我们仔细想想,指点他的人,难道在他的道场不能成就吗?他有能力指示来学的人,到某地某人处学即能成就,难道自己没有能力教导?中国文字简单扼要,此人去参访这位老和尚,想必谈了多时,也许在那里住了好多天,书上记载只有两三句话,其实谈得很多,了解得很深。老法师很清楚这个学生的根基、他的习气,以及心目中所仰慕的不是这个道场,也不是自己本人,于是介绍另一位符合他理想的大德。他所仰慕的人教导他,他即能百分之百的顺从,因此三年五载便成就了。其实他自己的道德学问修持,决不比那个人差,只是根性缘分不相同而已。

譬如,某人对禅非常有兴趣,他到此地来念佛。虽然念,心定不下来,对禅总是念念不忘。他在此地,佛也念不好,禅也参不好,就耽误他了;不如介绍一位参禅有功夫的好老师给他。他到那里,死心塌地,不打妄想,认真参学,很容易成就。所以,一个道场只修一个法门。自古以来,所谓‘建道场,立法幢’,解行专一。集志同道合的人共修,大家都有成就。《华严经》五十三参,每一位善知识修一个法门,欢迎志同道合的学人到这里来修;愿意修别的法门,都介绍到其他道场去,介绍给其他的法师。这是成就一切众生,所以‘法门平等,殊途同归’,一定要存善心帮助人成就,不能障碍人,否则罪过就很重。

古代道场就像现代的专科大学,便利大众参学。每个道场有自己的修学宗旨,有其依据的经论,有独特修学的方法。同一个宗派,不同道场,还是大同小异。譬如,念佛堂念佛,念的腔调、速度不一样,此二人在一个念佛堂念佛,必使同修大众皆生烦恼,因此必须分作两个道场。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