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达拉斯佛七讲话(11)

若懂这些意义,则进入山门就上了第一课,立刻提醒自己。现代人讲究艺术化,佛法在几千年前,教学与艺术就结合为一体。参观每一座殿堂,看看每一尊佛菩萨造像,不必说一句话,就法喜充满,就得到佛法教学的利益,真

若懂这些意义,则进入山门就上了第一课,立刻提醒自己。现代人讲究艺术化,佛法在几千年前,教学与艺术就结合为一体。参观每一座殿堂,看看每一尊佛菩萨造像,不必说一句话,就法喜充满,就得到佛法教学的利益,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现在真正了解佛教艺术教学的人太少了,皆将佛像当作神明看待,磕头祷告,这就是迷信。我们一定要认清真相,才知道怎样接受、修学。

佛法所求的是究竟圆满的智慧,这是自性本具的,不是外来的。修学的总纲领就是‘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迷、邪、染皆是业障。《金刚经》教我们‘应无所住’,住就是染,就是执著,就是分别。佛教导我们,做任何事都应随缘,而不攀缘。

学佛必须‘一门深入’才能成就。现代的大德们,我们如果不是真正由衷佩服,不能百分之百的依教奉行,就应当找古人。所以,我为大家介绍一位最好的老师‘阿弥陀佛’。我讲过九遍《无量寿经》,劝大家以阿弥陀佛为老师。阿弥陀佛教导我们的,就在《无量寿经》上。若能通达明了《无量寿经》的教训,依教奉行,就是阿弥陀佛的好学生。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我们找这位老师,决定不会错!

往年我到台中求学,李老师非常谦虚,他告诉我,‘我的能力只能教你五年,五年后我没有能力教你’。他为我介绍一位老师‘印光大师’,教我学印光大师。印光大师不在世了,依照印光大师的《文钞》修学,决定不会错误。我今日为大家介绍‘阿弥陀佛’,比印光法师更高明。

佛门的蕅益大师,是明末很了不起的净宗祖师,他也是学古人的,他的老师是莲池大师。当时莲池大师已经往生,蕅益大师就专门念莲池大师的著作,依莲池大师的教诲学习。五年中决不看第二个人的著作,须学一家之言,才会有成就。这即是踏著前人的肩膀,踏著前人的顶上行。若跟很多人学,踏上去会摔下来的。

净土五经之中,最深的、最难的是《阿弥陀经》。《无量寿经》是净土概论,介绍西方极乐世界。《观无量寿佛经》是《无量寿经》的补充说明,一是理论上的补充,一是方法上的补充。因为《无量寿经》里只讲‘三辈’,《观经》里有‘十六观’,并且说明九品的因果,《观无量寿佛经》补充这三点,说得特别详细、透彻。应当细读深思,破疑生信,而达‘信心不逆’。小本《阿弥陀经》是修行的方法,其中的义理真正无有穷尽,这才不会把小本看轻了,这是净宗的精华。自古以来,大家皆以《阿弥陀经》作为课诵,非常有道理。不但是净宗,禅宗也将《阿弥陀经》列在晚课,教下更不必说了,所以我们必须非常重视。若对《阿弥陀经》没有信心,不明白其中事理,读《无量寿经》很好。《无量寿经》讲得浅显。从《无量寿经》上建立信心,再受持《阿弥陀经》就不难了。

佛七讲话第五日

《金刚经》最后的结论非常重要。此经愈往后愈精采,最重要的义理都在后半部,尤其这个结论不仅是本经的结论,实在是世尊二十二年所讲般若经的总结。佛当年在世讲经说法四十九年,般若就占了二十二年。若以序、正、流通三分来看一代佛教,‘般若’即是整个佛法的正宗分,是世尊一代时教的中心。此结论不但是般若的总结,可说是世尊四十九年所说一切法的总归结,就是本经末后的二句一偈。

梁昭明太子将本经分为三十二分,也等于是分科判教。古来大德,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人有各人的看法。昭明太子的三十二分,实在是为了读诵、研讨方便。姑且不论是不是恰当,但确实很方便,因此三十二分的本子流通很广,最后一分就是全经的总结。这一段经文一开端,世尊叫著须菩提。这是常识,凡是经典上佛叫一个人的名字,下面必有重要的开示,用意在提醒大众注意。

佛说,假设有一个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布施。这个数量不可思议,‘阿僧祇’是古印度数字单位,这个单位在现代称为天文数字。以此为单位,有无量个阿僧祇。不但无量,还是满足无量阿僧祇世界的七宝。单讲一个地球上的七宝,就已经无法估计。

经上讲的世界,是指一尊佛的教区,一个大千世界。近代黄念祖老居士提出新的看法,他认为现在发现的银河系不是大千世界,而是一个单位世界。要是算单位世界,则大千世界之大就不可思议。通常一个小千世界里,有一千个单位世界。换句话说,一千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小千世界。再以小千世界为单位,一千个小千世界是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是一个大千世界。如果依此算法,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十亿个银河系,才是一个大千世界。

‘无量阿僧祇大千世界七宝布施’,这种布施的福报多么大!实在是不可思议。有不少同修想布施修福,即使拿整个地球上的财宝去布施,也小得可怜!佛说,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善’的标准,依《观无量寿佛经》所说的‘三福’,应当要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人天的善男子、善女人。从这个基础,再加上‘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即是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大乘经上的善男子、善女人,又要加四句,‘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本经是大乘经,要将此‘三福’十一句全都做到,就是《金刚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大小乘经典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是有标准的,不是随便说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