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生活的艺术(2)(3)

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不外‘戒、定、慧’三学。以‘智慧’为目的,‘戒、定’为手段。慧从定而生,没有定,那来的智慧。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读书人对这一层更加重视,因为儒家也提倡定慧,没想到佛法讲得更透彻

佛陀四十九年所说的,不外‘戒、定、慧’三学。以‘智慧’为目的,‘戒、定’为手段。慧从定而生,没有定,那来的智慧。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读书人对这一层更加重视,因为儒家也提倡定慧,没想到佛法讲得更透彻。‘定’就是清净心,儒家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得的即是圆满智慧。佛法修学从‘戒’开始。五戒、十戒、菩萨戒、比丘戒,这些戒的意义狭小,不是佛的本意。

此‘戒’指佛的‘教诫’,一切经论中对我们的教训,都是佛的教诫。‘持戒’就是守法。我们一定要‘遵守佛的教导与方法’,这些方法之目的是教我们得‘定’,得清净心,‘戒’就是把妄想,分别,执著放下。《华严经》上说得好,‘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任何众生的智慧德能与佛没有两样。智慧是圆满的,现在、过去、未来,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知。佛说这是一切众生的本能。本来有这样的智慧德能,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佛说‘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一语道破凡夫的病根。

我们的智慧、能力丧失,就是因为有‘妄想’、‘执著’。佛法讲‘二障’,两大障碍,‘二’是两大类,每一类都是无量无边。这两大类称为‘所知障’与‘烦恼障’。妄想演变成所知障;执著演变成烦恼障。我们有这么多的妄想与烦恼,是因长时累积的迷惑颠倒。佛所讲的一切方法,就是帮助我们舍离妄与烦恼,恢复清净心。‘清净心’是我们的‘真心’。清净心起作用就像镜子一样,所以佛经里比喻为‘大圆镜智’。‘圆’是圆满。这一面镜子将虚空法界照得清楚明了,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不是赞美的话,而是我们自己的本能。必定要依照佛教诫的方法去做,才能恢复本能。

佛是过来人,佛对我们的帮助,就是把他的经验提供给我们参考。正如学校老师将自己所学习的与经验传授给我们,就是对我们的加持与保佑,这才得真实受用。佛法实在是民主的、自由的,可以讨论与辩论的。经典里,常常看到学生与释迦牟尼佛辩论。所以佛法容许你打破沙锅问到底。佛法愈辩,理愈明了,才能真正生起信心。我们采取佛的方法,吸取他的经验,这样修学很省事。若自己摸索,则非常困难。别说是虚空,单讲现前社会,就像无数迷宫。若得一位有经验的人,很熟悉一切环境来领导我们,就方便很多。

佛法有无量‘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方法、门径无量无边,但是方向、目的则是一个。禅宗修定,念佛也是修定。‘一心不乱’就是禅定。学教的人修‘止观’,也是禅定。名称、方法不同,目标、方向是一致。唯有定才能开慧,定中开的智慧才是真智慧,所以慧不是外来的,是我们自性本具的。现在我们有障碍,智慧德能透不出来;只要除去障碍,本能立即恢复。也就是说,用‘禅定’的方法把‘妄想、分别、执著’除去。这桩事非常现实,‘妄想、分别、执著’少一分,智慧德能就长一分;少两分,智慧德能就增长两分。

世尊教我们从明师受戒,我感谢老师,老师的恩德超过父母,使我终身念念不忘。青年时代我对哲学很有兴趣,很想学习,方东美老师与我是同乡,于是我就写信给他,要求准许到学校旁听他的课程。他回信来,约我到他家面谈。他告诉我,现代学校里,先生不像先生,学生不像学生,你若到学校听课,定会大失所望。这几句话对我就像凉水浇头,当时我很失望很难过。方先生停了几分钟,很慈悲的告诉我,你每个星期天到我家里来,我给你上两小时课。我从方老师学哲学是这样学的,学生只有我一人,在他家客厅的小圆桌上课。十几年以后,我才明白老师当年的用心。我若到学校听课,一定认识很多老师和同学,一定听到很多不同的学说,这就会把我搞乱了。他这样单独的教导,教我学一家之言,使我得真实受用,心地清净,思路单纯,具足敬意。听不到别的学说,只听他一个人的,他对我负责。这种教学方式原来就是古人所谓的‘师承’。

我接触佛法之后,遇到章嘉大师,他也用这种方式教我,我跟他三年。章嘉大师是密宗的大德,虽然我没有学密,但密法的常识却很丰富,我的佛学根底是他奠定的。以后我到台中亲近李老师,李老师直截了当对我提出三项条件,非常苛刻。第一、从今天起,你只可听我一个人的讲经,任何法师大德讲经说法,都不准听。第二、不管你看什么书,佛经或世间书,没有经过他同意,一律不准看。第三、你以前所学的皆作废,入我门中一切须从头学起。

我当时听了,感觉老师似乎目中无人;最后想想,还是接受了。这就是古代的‘师承’,方老师、章嘉大师,与李老师的方式是相同的,只是没说出来。而李老师则说出对学生的要求,非经许可不能看,非经许可不能听。不但学生在其指导下收视返听,即所见闻均在其观察之中,应机施教,契机契理事半功倍。我遵守他的教导,三个月后就见效果,心里妄念少,烦恼少了,智慧渐长。看事情或听人讲话,比从前清楚,感觉不一样了。六个月之后,我对老师的教诲更加佩服。

中国古代学佛拜师须‘五年学戒’,这不是学别的戒律,就是要听老师的教诫,完全依照老师的指导去做。若不听话,不合作,老师就没有办法教你。学生须百分之百服从老师,真正敬仰老师;老师则对学生爱护倍至。一位肯听话,又未经染污的学生是最可贵的。方东美先生比喻说,传承是希望学生像一张白纸,譬如作画,随心所欲。若是一张遭严重污染,不干净的纸张,再好的画家也没有办法作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