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悟心铭》浅释(2)

《金刚经》 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无所住的“应”字,往往被人误解作“应当”、“应该”的应字,其实不然,这个“应”字是“应”缘接物的“应”;是教我们在日常 生活 中应付一切事件,接应所有人物,都

《金刚经》 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应无所住的“应”字,往往被人误解作“应当”、“应该”的应字,其实不然,这个“应”字是“应”缘接物的“应”;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付一切事件,接应所有人物,都要心无所住,荡然无染。而不是只告诉我们在理地上应该或应当无所住着的。我们倘能应缘而无所住,则恒沙妙用的灵活真心自然无所遮蔽地时时现前了。

所以无念是活的,是应缘而无所住染;不是压令不起,死在那里不动。我们只要念起无住,不攀缘,不停留,随用随息,即是无念。僧问赵州:“如何是无念?”州云:“急水上打球子!”赵州后更反问投子:“急水上打球子,意旨如何?”投子云:“念念不停留!”可见念起无住,即无念,而不是一念不生,方为无念也。又懒融禅师《无心颂》云:“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即正 在用心时,亦不见有心起用,道尽无心的意旨和妙用矣。

第五句:“心若无住,妄依何立?”

修道人个个讨厌妄心,要消灭它,打倒它,殊不知妄本不有,只是思想作崇,一切外境宛如水月,皆非实有,众生无知,误认为有,执而不舍,乃成为妄,倘能当下一觉,照破幻境,妄即化为乌有。如人作梦,在正做梦时,也认为实有,及至醒来,痕迹也无。

良由真心如镜光,一切色、声、香、味、触、法,皆如镜中所现之影,凡夫愚昧无知,背镜光而取影,造业受报,生死不了;二乘圣人,虽不着尘境,但又背镜影而住光,以有所住,又成法妄,只了分段生死,不了变易生死;一乘学者,悟透佛法、世法,不即镜影,亦不离镜影,以一切影象,皆是光成,光即是影,影即是光;离光无影,离影无光,既不可背光住影,亦无须离影求光。既深知影镜皆光,当能心无爱憎之情,境无取舍之住。

故学者不必怕妄,但深契一乘玄旨,于境无取无舍,无喜无嗔,则妄自除矣。

复次,众多学者,莫不以“无明”难破,甚有谈虎色变之慨。其实,所谓“无明”者,亦非实有,不过是妄心作怪,粘着尘境,迷而不觉,假名而已。行者果能当下凛然一觉,则妄境破,无明自销。譬如千年暗室一灯能明,无须历时消除。故所谓无明者,妄心者,只是我人不觉之故,倘能时时观照,处处凛觉,令心清空廓澈,无所住执,还愁什么无明不破,妄心不息哩!?

第六:“妄既不立,夙障自除。”

良以心本通灵无碍,只以迷境著相而成障。所谓夙障者,即多生历劫迷相造业而积累之妄习,迷障遮蔽本性之明,不得自在受用,而复痛苦、艰辛、烦恼无尽也。今既知一切事相本空,心不留碍,业且不有,虚妄之障,又将安寄?大梅禅师云:“一切业障在达人份上,如热汤消冰,光明去暗,无所驻足。”盖所谓障者,亦是假名,无有实体。经云:“罪从心生,还将心灭!”又云:“心生则种种障生,心灭则种种障灭!”倘能直下无心则妄无立处,妄既不立,则夙障自除矣。

或谓现业易消,定业难免;心业易除,身业难灭,此亦不可一概而论。不见达摩大师嘱二祖神光曰:“子将有杀身之报,但为正法免遭毁谤故,此债可予免还。”又一古德中风嘴歪,侍者笑谓云:“法师终日诃佛骂祖,今日受报了。”古德云:“尔随侍我数十年,如此看我?须知一切业障在祖师身上,犹如空花水月,虽还报犹如不还报,而且要还即还,要不还即不还,你看我嘴歪不歪!”随说随用一拍嘴巴,嘴即正了,并斥侍者云:“尔等执相众生,于本来空中作业障想;于无偿还中作偿还想,是以业障不了,受累无穷也”。由此可知一切业障系于心,心果真空,无所谓障,更无所谓还不还。以无还无不还故,正不必执不还为不还,尽管还而犹不还也。僧问古德:“如何是业障?”德云:“本来空!”僧进问云:“如何是本来空?”德云:“业障!”本来空不是顽空或断灭空,而是一切事物、业障的当体本来就是空无所有。故二祖神光大师,虽受初祖之嘱,予传法三祖后,仍去还杀身之债,而无难色,并于临刑时高唱云:“将头临白刃,犹如斩春风!”这是何等气概,此真了的弘范也。

第七:“问心何来?因境而起。”

“心本无生因境有!”这是毗舍浮佛的名言。我人之心——即思想,本来没有,因对境而生起影象,执着不舍,才生起妄想,这就是心。这个心是根(心)、尘(境)集合而生起的,所以叫作“集起为心”,它是六尘落谢的影子,纯属虚幻,无有实体。佛经中所说的“一切唯心造”和“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的心字就是指这个由客观外境反映而生起的虚幻影象心,所以它也是外境,也是客体,而且也不离物质,不可把它看作主观的心,当作主宰世界的真神而宝贝它。我们做工夫,既要不着森罗万象的外境,更要把这幻影妄心销尽。所谓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销殒,妙明真心,方才现前。反是,把这虚幻心当作主观实体,真性就被掩没不见了。因之,我们所说一切唯心造的心字,是把它视作被消灭的客观对象来处理的,并非说它是万物的主宰者,这要请广大学佛者搞清楚,不要误会才好!

第八:“境亦不有,同属幻影!”

经云:“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这就把心与境,境与心的相因相成的关系说得一清二楚。心既因境而有,境亦不能离心独立,因境系因缘生,无有自体。比如镜影,虽有万别千差之相,如无镜光, 影不能现;境亦如是,无心境无成,即或有美景佳境,无心领受鉴赏,有亦同无。以境不自境,不自谓为美妙胜境也,心与境既相对而生,离一即无,则境与心,皆非真实,同属虚幻之影明矣。或许有人要说,娑婆世界所有景物,皆我人共业所招的业果,假而非真,谓为幻影,可以说得,至于西方极乐世界,乃阿弥陀佛多生历劫精勤修行,为广大众生造福,积累功德,缘熟果满,所感之真境,似不可谓为幻影。

关于这一点,确应好好讨论一下,因为现在修净土的人很多,如不把净土真相搞清楚,不明白净土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修起行来,不易得力,更谈不到深证念佛三昧,上品往生了。

首先就相来说,娑婆是业障众生造业所招的五浊恶果,而极乐是弥陀愿满德圆所感的清净世界,故一是秽浊丑恶,一是美妙庄严,大有区别,但土从心生,离心无土,离土无心;心即土,土即心,故经云:“欲净其土,先净其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是教我人识得净土为何物,好下手用功证取,以免徒取外相,流入歧途。

既然土外无心,心外无土,心土不相分离,而一真法界——真心——又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则极乐净土系从净妙真心中流出,而娑婆秽土离清净佛土亦何可得?以是,极乐虽净,娑婆虽秽,同是真心中显现之影象,犹如镜光中显现之影,虽有形式之殊,净秽之别,但皆如水中之月,了不可得,绝不可因极乐为净月影而妄谓可得也。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