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论苏轼的净土信仰(3)

对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苏轼也希望能帮助他们往生。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三月,在虔州,作水陆道场,荐孤魂滞魄,作《虔州法幢下水陆道场荐孤魂滞魄疏》(《文集》卷62)。六月中旬,又在金山作水陆

对于与自己毫无关系的人,苏轼也希望能帮助他们往生。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三月,在虔州,作水陆道场,荐孤魂滞魄,作《虔州法幢下水陆道场荐孤魂滞魄疏》(《文集》卷62)。六月中旬,又在金山作水陆道场,并邀请米芾参加。米芾有足疾,不能至,作诗寄苏轼(《宝晋英光集》卷二《东坡居士作水陆于金山,相招。足疮,不能往,作此以寄之》)。

据苏辙《墓誌铭》记载,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热转剧。逝世前,他对守在病床旁边的三个儿子说:“吾生无恶,死必不坠,慎无哭泣以怛化。”对自己将来的往生似乎很有信心。但据《纪年录》云:“将属纩,而闻、观先离。琳叩耳大声曰:‘端明宜勿忘!’‘西方不无,但箇里著(力)不得。’世雄云:‘固先生平时履践,至此更须著力。’曰:‘著力即差。’语绝而逝。”《清波杂志》卷三亦有相同记载,但稍略。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苏轼信仰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存在。不但思想上信仰,而且亲身作了很多往生净土的佛事。有些学者说禅宗给了他“虚幻的心灵避难地”(6),其实,西方净土思想才真正使苏轼的灵魂有了寄托所在。实际上,苏轼、黄庭坚等人都有极其浓厚的净土思想,这也反映出北宋初期的禅、教、净合流的趋势。这一点往往为研究者所忽视,希望能通过本文对苏轼净土信仰的论述,引起研究者对此问题的注意。

参考文献:

(1)孔凡礼:《苏轼年谱》[M],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2月版。

(2)苏轼:《苏轼文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3月版。

(3)苏轼:《苏轼诗集》[M],孔凡礼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2 月版。

(4)惠洪:《冷斋夜话》,四库本。

(5)惠洪:《石门文字禅》卷27,四部丛刊本。

(6)谢思炜:《禅宗与中国文学》[J],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2月,第167页。(信息来源:香港宝莲禅寺)

编辑:明蓝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