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空法师开示:为什么要读诵《无量寿经》!(2)

当然经文愈长愈好。好在那里?修「戒、定、慧」的时间长。但是现代人 生活 非常忙碌。经典太长了,找不到这么多时间。经典太短,像《般若心 经》,二百六十个字,念的时间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

 

当然经文愈长愈好。好在那里?修「戒、定、慧」的时间长。但是现代人生活非常忙碌。经典太长了,找不到这么多时间。经典太短,像《般若心 经》,二百六十个字,念的时间太短了,不管用,熏修的力量太薄弱。一天只修几分钟的戒、定、慧,很不容易成就。所以,我们选择《无量寿经》, 这部经典长短很适中。要是念得很熟,从头到尾念一遍,只要半个小时。千 万不要以为半个小时不长。每天认真修半个小时的戒、定、慧,离念离相不 打妄想,就很受用。对于工作繁忙的人来说,非常适当。如果你退休了,不需要再去工作,则修行时间愈长愈好。这部经每天可以念十遍,甚至于念十几遍。念三年五载,人心就定了;定了以后就会开悟。《金刚经》上说得很 好,「信心清净,则生实相」。生实相就是开悟。到开悟的时候,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一法不通达,一切都通达,一切都明了。

这是诸佛菩萨,祖师 大德教我们一条修行的道路。从读诵下手,是一个很好的方式。下手的方法很多,譬如禅宗从「参究」下手,或者参话头,或者观心。教下多半用「读 诵」。净宗除「读诵」之外,也有不读经的,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也行。密宗用「持咒」。可见得方法虽然很多,目标是相同的。都是把妄想、 执着舍掉,恢复到心地清净,这就是「调众生」。 从今而后,起心动念决定不造恶。我常常提醒同修们,起心动念就是「念佛」,想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除此之外什么都不想 。为什么劝你把本经念熟?念熟了,可以常常想。念不熟,想不起来,想的都是胡思乱想。自己编一个西方极乐世界,是不行的。所以,经要念得愈熟愈好,帮助你忆念,排除一切妄想、执着,真正使你达到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

我常常劝同修们,我们学佛要依据经典。中、下根性的人离开经论,什么都谈不上,一定要依靠经论。

得到经论,怎么入门?第一是熟读。先念熟 ,念到很熟很熟,念的遍数愈多愈好。这是下手入门之处,先把心定下来, 妄想杂念少,心就定了。这是用念经的方法修持,一是熟、一是心清净。心清净之后就开智慧,然后进入第二步。第二是求解,就是对经典要深入研究 。开头不要研究,因为你研究得到的,都是胡思乱想,你把经里的意义想错了,不是佛的意思,是你自己的意思,是邪知邪见。所以,先修定,定之后开智慧;智慧现前再求解,解要圆。因为圆解就没有障碍。

我们依这一部经典,跟其他经典还发生障碍,隔隔不入,此是见解不圆,才有这些怪现象。 真正有坚定清净的信心,听了之后确实永远不退,今生这句佛号一天到晚不间断。尤其是经念熟了,不必看经本,行住坐卧心里都在默念,在背诵 。不是默念经文,就是称扬名号,这就是忆佛念佛,心开意解,即证不退位 。有工作的时候就把功夫放下,专心办事;事情办完,佛号立刻提起,不碍事,决定没有妄想杂念。所以,「不退位」是现前可以证得的。一切法门,我执不破,决定不能出三界。法执不断,决定不能见性。念佛法门方便,不须断妄想执着,只要把它控制住就行。用什么方法控制?整个精神意志集中在名号上,二六时中,不是诵经就是称名。口头上不念没有关系,心里忆念决定不能中断,因为一中断,妄想、执着就起现行。这话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也很难。难,还是要做;不做就不能出三界。我们要警 觉,难行还是要行。怎么行法?只要努力去行,生烦恼,不要害怕。一面念佛,一面有妄想、烦恼,不要紧,只要努力用功。佛号愈念愈多,经愈念愈多,妄想就能伏住。心里常常想着经训,想佛的名号,就不会再想别的。在生活中,要认真锻炼。练到妄想、杂念不起作用,即是「功夫成片」。有这种能力就决定往生。功夫成片也有三辈九品。大概中、上品的功夫成片,就有能力自在往生 。想什么时候走,就什么时候走;想怎样走,就可以怎样走,随心所欲。想坐着走就坐着走;想站着走就站着走,随心所欲。中、上等的功夫成片就可以。由此可知,不须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就能自在往生。念到一心不乱,功夫成熟,无须再说。

一个人能自在往生,还会生病吗?生病就是自己对于生理不能控制,主宰不了,要不然谁愿意生病。一个人对于自己身体能主宰 ,不想生病就不生病;想生个病,可以生几天病。这很自在,是什么力量控 制生理?心性的能力。马鸣菩萨教我们,读经、听经要「离言说相」,不要着相;「离名字相 」,「名」指佛教中的术语,不要执着这些;「离心缘相」,不要看着经文打妄想,不可望文生义。这样读经、听经,才能消归自性,就有受用了。你在这里听经,你不执着音声,不分别名相,也不打妄想,你在此地一个半小时,即是在修念佛三昧,你真的是「安住神通」,如如不动。听得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这是修慧。没有分别、执着、妄想,这是修定。你这一个半钟点是真正在做功夫。佛菩萨是这样教我们的,可是我们怎么做?听讲经是一面听,随着言语打妄想;看经是随着文字打妄想。总是在那里打妄想,所以 经里的真实义是一句也没有体会到。「愿解如来真实义」,是谈何容易!想的时候把佛的意思都想歪曲了,还自以为是。这怎么得了!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