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答问:净空法师答新加坡佛教居士林8(3)

劝导家亲眷属、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不能再劝了,三次、四次就变成仇人了。应当要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经过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我好!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我在台湾

  劝导家亲眷属、好朋友,劝导一次、两次不听,不能再劝了,三次、四次就变成仇人了。应当要自己认真努力修学,做出样子给他看,经过两、三年再见面,他看到:「你比我好!你修学得不错。」他的念头就转了。我在台湾、中国大陆有不少同学、朋友,都是十几岁就认识的。他们不信这些,一看到我学佛就摇头:「你怎么搞迷信?」我这个迷信搞了五十年,搞了半个世纪。现在他们见到我,点头了:「你对了。」我说:「我对了,你赶快学!」我现在给他佛经,他会念了,教他念佛,他也肯念了。为什么?我们做出样子给他看。我们年龄都差不多,站在一起比比看,这很简单的事情。度家亲眷属不在一时,一时劝他不听,过几年、几十年再来劝,他就会回头。年岁大了,他阅历深,遇到困难也多,容易回头了。年轻时血气方刚、自信心很强,不容易接受,所以我们有耐心去等待。

  问:「辽宁有一批不吃盐修道者,并称这是如来密法,念佛往生可以提高品位。请问这是正修还是外道?」

  答:世尊在入般涅盘的时候,入灭临走之前非常慈悲,知道我们后世的学人有许多困难不能突破,这就是一条,所以佛教给我们「四依法」。四依法第一条是「依法不依人」。法是什么?佛经。不吃盐可以提高品位,可以查《大藏经》,把《大藏经》从头到尾仔细查一遍,看看有没有这句话。如果有这句话,你就把它说出来,我们大家都得利益。如果没有这句话,这是他说的,不是佛说的。我们相信佛,不能相信人,依法不依人。

  是佛法、不是佛法、是外道?完全看它有没有经典做依据。无论修学哪个法门,它有佛教经典做根据,这是正法。不依照经典,自己想些方法来修行,这是邪法不是正法。所以佛教导我们依法不依人。经典有伪造的,这个东西很麻烦,我们要怎样去选择?我的老师一再嘱咐我,要以《大藏经》为标准。中国最后一套的《大藏经》,《龙藏》是干隆时期雕刻的,这里面所搜集的经论都靠得住,如果是假的不是真的,决定不能收在《大藏经》里面,所以《大藏经》是我们的标准。现代人就很难了,现在民主开放,他自己的著作、朋友的著作,都可以放到《大藏经》,而且现在印《大藏经》很方便也很便宜。所以我们选择决定要依靠古本,古本《大藏经》里面有没有这个书?没有这个书,那就很难讲了,这是给我们一个依法不依人的标准。

  佛又慈悲教导我们,第二条是「依义不依语」。这很重要,要依佛经所讲的意思,不一定依靠言语。这个话使我们觉悟,经典会集是可以的,会集就是依义不依语。经本传到中国来,有好几个人翻译就好几种不同的本子,《金刚经》梵文原本只有一个本子,在中国有六种译本,我们今天流通的本子是鸠摩罗什大师的译本,玄奘大师也有译本,都是同一个原文梵文却译得不一样。到底哪个对、哪个不对?都对,依义不依语,要了解这个道理。

  第三条教导我们,「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什么是了义、什么是不了义?能够帮助我们了生死、出三界,这是了义。这部经典再好,对我来讲,或者太深,或者有困难,我没有办法受持,修学这个法门很难得利益,对我就是不了义。净土法门教你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很容易、很方便,又可以了生死出三界,对我来讲是了义。所以了义不了义的标准是在个人。一定要帮助你超越六道轮回、往生极乐世界,这是了义。在末法时期的了义经就是净土五经,老实念佛这是了义。这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

  第四条教导我们,「依智不依识」。用现在话来讲,学佛要依理智不可以依感情,依感情一定会走错路。要依理智,要依智慧,要有理性,你才不至於迷失方向误入歧途,佛很慈悲,了解我们末世众生的状况。诸位懂得这个道理,邪法跟正法你就有能力辨别。

  问:「学佛前买的皮衣、皮鞋,自己不穿,可不可以送人?还是埋掉为好?」

  答:从前买的,还是可以穿、可以用,用坏了再把它丢掉。你没有用坏,你不是浪费吗?佛教我们爱惜物力,不是教我们浪费,你买的新的东西,很新很好,可以送人。自己用,已经觉悟了,不再买了,这个也可以。尤其是皮衣,供养老人最好。在佛经里面,佛有开缘。出家修行人,能不能穿皮衣?戒经里面有记载,七十岁以上身体虚弱怕冷,非皮衣不能保暖的,可以穿皮衣。佛是通情达理,佛很好讲话,佛虽制定戒律,并不是很执著,他看情形而定。你年岁老、身体不好、虚弱都有开缘,佛家所制定的戒律,真的是合情、合理、合法,我们应当要遵守。

  问:「朝阳寺有一位居士,止语修行两年多,后来发现他的心地并不清净,言谈中现烦恼相。我认为这种修行是断了众生法缘,这种苦行是很悲悯的事,请问这种修行方法对吗?

  答:你的想法很正确。止语目的是在专心,远离外缘的干扰。口虽不说话,还常用笔写东西传递给人,你说这个多麻烦,我写字条给人,不如讲话方便。这种止语,是形式上的止语,念头上没有止住。祖师大德教导我们修行从根本修,「根本」是什么?根本是心地,要求心地清净,心地不染,心地离缘,这是对的。形式上你说得很对,形式上遇到有缘的众生要帮助人,止语也可以帮助人,帮助哪些人?废话太多的人;看到人家不说话了,多话不如少话,少话不如不说话。但是要契机,你所示现的不契机,这个示现是白费的,没有人能懂,没有人能受感化,那就不必了,换一个方式示现。总而言之,我们心之所思、行之所为,一定要利益众生,要对众生有好处,不能利益众生的我们不做。我们的时间有限、精力有限,应当多做有利於社会大众的事业、多做感化社会大众之事。

  问:「念佛求往生,又在家里供仙,这是他们多生多劫的缘分,请问他们如何避免临命终时往生产生的障碍?」

  答:这个事情有。在香港我就见过,非常虔诚的佛教徒,家里面还供狐仙,大概是没有学佛之前,他就供养狐仙,狐仙保佑他,对他有恩德,学了佛之后还不能放下。可不可以继续供?情理上可以。每天诵经念佛给狐仙听,劝狐仙一同念佛求生净土,这是好事情,你也度了他。狐仙虽然是仙人,他没有离开六道,没有离开轮回,他的福报享尽,寿命尽了,还是会堕落,还是会轮转,不能解决问题。像这些天仙、鬼神,我们供养在佛像两旁,请他作护法神,每天让他跟我们一起做早晚课。你家里供狐仙一类的,早晚课一定要很认真,不认真他会生气,他会惩罚你。一定要认真的做,自利利他,自他两利是好事情,不必把他请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