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涛法师《甘露法语选辑》

◎爱自己 1.爱自己,并不违背大乘佛教的内涵。大乘佛教并不认为一个人不应该爱自己。舍离自我与珍爱他人,和爱自己并不相违。事实上,修持大乘法、菩提心,就是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最好方法。 2

◎爱自己

1.爱自己,并不违背大乘佛教的内涵。大乘佛教并不认为一个人不应该爱自己。舍离自我与珍爱他人,和爱自己并不相违。事实上,修持大乘法、菩提心,就是爱自己、照顾自己的最好方法。

2.一个人应该爱自己,给自己自由,然而,这是什么意思?在佛教中,特别是大乘佛教,爱自己最好的方式就是揪出所有问题的根源,它就在你心中:自我、自我爱惜的心。

3.如果一个人舍下珍爱「自我」的心态,他所经历的情况就变得无关紧要,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

4.一分钟前有那么一个阴郁、像座山一般严重的问题;但当你放下那个使你觉得「我要自杀,没有其它办法可以解决,我没办法改变」的问题,那一刻起,问题就消失了。

5.如果你深爱的那个人仍旧不爱你、不善待你、对你很坏——情况依旧——但是当你舍下自我,就不再当它是问题了。

6.如果你放下生命中各种问题的根源——那个在你心里老是像个婴孩般哭闹着:「我不快乐,我不快乐,我不快乐。」的「我」,就会找到安乐和满足。

7.无论你学了多少佛法,只要心永远在哭闹着:「我不快乐!」这「我」就成为人生的焦点。爱自己的意义,就会变成爱执取;变成贪执世间八法这邪思的奴仆。

8.如果你对爱自己的定义是随顺贪执的意欲而行,就会沦为它的奴仆。贪执成为上师,你听从并依循它所有的教言,自然永远不会满足、不会快乐。

9.即使一个人什么学问都没有,但如果他的心已解脱了情绪化的思绪,他的心中便会拥有非常深邃的宁静。因为他放下了自我中心的想法,不再把它捧得像婴孩、像珍宝,所以没有寂寞或消沉的问题。

10.像这样放下的人,便开启了成佛之门,也开启了个人及每位有情的安乐之门。

11.要转化每一件事为有利的情境,而能封锁所有的问题,整个关键便在于你依随哪一种心:依随烦恼或佛法、自我或菩提心、贪执或自由的心,一切由你决定!

12.人生真正的快乐,始于爱惜其它众生。尊者常说,珍爱他人是珍爱自己的最佳方式。实际上,我们越为他人奉献自己,自己的安乐就越能迅速、容易地生起。这是安乐的自然发展历程。

13.要得到快乐、要照顾自己,最好的方法就是修行佛法。不修行佛法,便没有快乐。无论何时修行佛法,都是在累积善业。业是确定的,善业一定会带来快乐,不仅是现在乐,还有未来多生多世乐。在日常生活当中修行佛法,就是真正用最好的方式在照顾自己、真正爱自己。

◎心的秘密

1.伟大的寂天菩萨在《入菩萨行论》中提到: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心的秘密,虽然不想受苦,却往往忙着造苦因,无意义地漂泊生死。 因此要看守自己的心,善加防护。

2.苦乐都肇自于自己的心,不假外求。自心既是乐因,也是苦本。得乐、息苦,都必须在自心之内下功夫。

3.同样的行为,某种想法会使它成为佛法,是乐因;换一种想法,则会成为世俗法、不善,是苦因。整个秘密在于存心。心念使得行为和佛法相应,成为善业、乐因。同样的,心念也能使行为和佛法不相应,成为不善业、苦因。

4.心就像一个小婴孩,需要我们注意与照顾,一会儿的闪失就会为小孩带来危险。心一有危险,就意味着你的生活有了危险。因为你的生活会被无明控制而陷在业力当中,不断轮回下去。

5.无论是最苦的地狱,或是至高无上的成佛之乐,一个人所经历的每件事,苦与乐,完全肇自自己的心,都是自己的思想创造出来的。因此,行为如不如法,不是依据外表的样子,也不是按照传统看来在修行的行为模式。

6.行为如不如法,在于发心、动机。只有从发心,一个人才能够判断自己或别人的行为是否如法。

7.就如同捏手中的面团般,你必定可以随心所欲地扭转自己的心。你可以这样地修心、转念。

8.没有心,眼、耳、鼻、舌、身等感官所产生的看法,也都不存在。没有心,就没有佛果、地狱、涅盘、生死、轮回。没有心,什么都不存在。这意思是说,一切都来自心。

9.让我们内心不安、不平、忿恨等等的因素,是因为生活上在刚碰到事情时,我们就为其贴上了负面的卷标,假立名言「糟」,进而相信自己安立的卷标,而最后就看到不好的、负面的、不想要的相,让自己变得不开心、忧郁、气愤,甚至去自杀。男女关系常有这种例子。

10.我们认为由外在而来的安乐,实际上来自我们内在、来自我们自心之中;我们所遇见的问题也一样。事实上,没有任何东西只来自外在,每件事都取决于你怎么想。虽然它或许看来像是从你的心之外而来,但那些只是问题生起的助缘。

11.所以不管是什么问题,最初的谬误就在于将自己的心安上负面的卷标。根本的问题就在此——我们不把事情看成好的,不会假立名言说:「这不错!」

12.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这样分析自己心的造作,看清楚别人对我们的态度、行为,为什么会对我们产生伤害?那通常是由自己的烦恼所引发的问题,而不是自己慈心、悲心、利他心、了悟主体、客体、行为实相的智慧所带来的问题。

13.所以当别人做出伤害我们的行为,其实都只是存在于我们自己的心里。能体会到这一点,是生活上一切安乐的来源——别人伤害到「我」的根本真相,完全在于自己负面的想法。

14.一天二十四个小时,看看我们对对象生起怎么样的想法——贴上的卷标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依据这个看到好的或者坏的相,便确立了对象的好坏,因而产生负面痛苦或正面安乐的觉受。

15.日常生活的一切,就是这样剎那剎那地由自己的念头、自己假立的名言来造作。由此可以很清楚地了解,一切都来自于自己的心。因此,要生活上随时远离痛苦、享有安乐、内心平静,就得多学习贴上正面的卷标。

16.不管遇到多大的灾难——事业上的挫败、身体上的疾病、人际关系的困扰——都要尽可能思惟这些问题的好处,思考它如何利益我们的心。

◎归依发心

1.我们平时唱诵趋皈依、发菩提心的偈颂,包含了佛陀教法的心要。前两句是说:「我趋皈依佛法众中尊,直至圆满证得菩提果。」所谓趋皈依,是指由心深处信任、依止佛、法、僧。

2.因为依托佛陀、达摩、僧伽,你就是一个佛教徒。真正趋皈依佛、法、僧,是学习佛、法、僧的榜样。你心里下定要成佛成法的决心,要让佛法在自己的心相续生起。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