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后悔是个错误,只知后悔而不知改进,更是个错误。 ◎如果你能知足,并拥有丰富的内在美,虽然没有财物,你仍拥有至宝。 ◎如果你对任何事物都懂得尊重及感恩,甚至包括一杯水、一碗饭,你的生命将充满尊重的能量,届时,你一定会受到尊重,因为所有你所尊重的东西,将会回给你同样的尊重。 宇宙大爱 ◎人的思想,有时候就像一只杯子,盛满着自己的看法、想法,如果不事先将自己之杯子空掉的话,就是再好的佛法,也听不进去的。 ◎你今天做对也好、做不对也好,在那遥远的‘未来’,有一个‘果’,在等待你去接受。 ◎修行,是为了众生来承受苦难的,因此必须坚忍,才能完成道业。 ◎‘持戒’是修行上不可或缺的精进法门,经由戒律 来衡量自身的言行、善恶之标准或对错。 ◎当你真切地修行之同时,由于信仰深、愿力大、有佛法,内心深处自然染不上世俗的情爱了。 ◎修行可以让我们修出谦虚,修出包容,修出慈悲,修出智慧,修出光明的人生,修出清净的心灵,修出欢喜的性情,更可修出一辈子的感恩。 ◎布施、宽容、慈悲、欣赏和无嗔,是开悟心理生活的法门,能孕育性情的醒觉,能开发真空妙有的性情,是悦乐情怀之所寄,是迈向净土路径的指标。 ◎修行的目的,是要打破你我彼此的界限,也要超出一切事物的相对现象,更要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束缚,进而达到与宇宙的大我合而为一的 绝对自在境界。 ◎学道者应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要发菩提心、慈悲心,随缘随份的给人方便。但方便不是随便,也不是‘离群索居’,而是要在众生的身上行方便,因为离开了众生,也就没有方便可言了。 ◎信佛而不去学佛,就是迷信;拜佛而不学佛,是迷信。学佛是要学得像‘佛’一样。如能再进一步地去学佛的修养,去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智慧,并且实际认清自己,体会宇宙的真理实相,如此的学佛,也就是像佛了。 ◎慈与悲,并不是感伤的体谅与救助,而应该是快乐的宽恕与导引。慈悲,如果不是天性的话,也应该要把它养成一种习惯才好。 慈心无限 ‘无’并不是没有,而是无限,我们应该要有无限的慈心、无限的悲愿、无限的热诚、无限的亲切,才能广度无边、无际的众生。慈心无限 ◎解脱,是不因得而喜、不因失而悲,不执着于天下万事万物的变化,一切顺其自然的进入‘无我’之境。 ◎如要保持快乐,唯一不变的原则,就是不问环境是逸乐、是失意,胸中自有‘主宰’,吾心不随环境转移,自然保持着纯洁、光明和宁静。 ◎能欣赏人间一切美丽清香的人与事,对人间万象抱着更宽容、更喜爱的胸襟,把‘空’提升到更高的境界之美,这种意境,就是‘空即是色’了。 ◎‘无’并不是没有,而是无限,我们应该要有无限的慈心、无限的悲愿、无限的热诚、无限的亲切,才能广度无边、无际的众生。 ◎‘空’并不是否认万物的存在性,而是透视它的不永恒性。 ◎生活本身即是修行,才能表现万德庄严的本质,也是流露生活之美的源头。 ◎‘平凡’是人生最好也是最难演得好的角色,而‘慈悲’是你待人接物最好的贴身武器。 ◎布施之实义,就是凡以自己的财物分布给他人,名为‘布’。以人之忧为忧,以人之苦为苦,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之心,克己待人,谓之‘施’。 ◎请你不要用贪婪、嗔怒、愚痴的眼睛 看这个世界,别忘了,你还有美丽、智慧、悲悯、宽恕的另一只眼。 ◎‘忍辱心’之广义而言:是‘不忍众生苦,不忍圣道衰’的大悲心。 ◎真正的自由,是没有任何人、事、物可以来束缚你。 ◎人生的道路,平稳舒适的路也许难求,但至少我们可以掌控自己的心,使自己永远保持一颗平稳的心,如此就可不必管它是顺境或逆境、快乐或悲苦,都将成为生命中的调味料,不再是生命的主角了。 ◎没有‘自尊心’的人,即近于‘自卑’。而对人‘恭敬’的人,就是在‘庄严’自己。 ◎欲服务大众,必先调服自心,所以,学佛就是在学习如何做人。美丽身心 ◎个人解脱的戒律——无害众生,不起贪嗔。 ◎菩萨的戒律——(1)作善去自私。(2)发展内心帮助别人。 ◎个人解脱和戒律的修行,能够培养忍辱和耐性。佛陀说:耐性是苦行的最高形式,由此可以到达涅槃。 ◎注意自己对食物、衣服及住宿的执着,在居家日常的生活里,实践出家人的知足修行。运用多余的闲暇时间来做禅定,如此就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 ◎真实的止灭(涅槃),是经由修行戒律、专注的禅定及智慧等实修道路而达成。 ◎在身体或语言上,培养一种避免伤害他人的强烈欲望,无论你是否受窘、被侮辱、被斥责、被使唤、或者被打。 ◎修持个人解脱的戒律,有助于增强正念和内观。 ◎生命中最大的危机是什么?那就是对别人或众生失去慈悲。 ◎仁慈是心理和平的基本条件。 ◎证悟,就是身心达到完整发展,以期服务他人的一种状态。 ◎什么是证悟之道——获得内心平静,以及更大的慈悲能量。 ◎为了要成就一种友善的态度、一颗温暖的心,对他人权利的尊敬,以及对众生福祉的关怀,我们必须训练自己的心。 ◎慈悲是生命,更是全球的必要粮食。 ◎对全人类来说,心中的平静是一个基本需求。而建立一种健康、慈悲的动机,乃是心灵成长的基础。 ◎没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替代慈悲,来认清人类价值和人性的一体性。这是达成永续幸福快乐的唯一方法。 ◎修持慈悲和爱,也就是真正去感受四海之内皆兄弟,众生皆平等,这乃是宇宙的法则。 ◎修行的最高目标——就是转化自己的态度,让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静的专注,以及智慧。表现出轻声细语,微笑宽容。用爱感动你的心 ◎恨怒有如刀的两刃,能伤害别人,也会伤到自己。而爱心、宽容,如香水能够自香,亦能使人常闻到香味。 ◎学道修行,不但要学会顾念相关的人类(如世间人道的救渡),也要推及一切的众生(如法界之间还有无数的众生等待救拔),这就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写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