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愿 ◎菩萨应发愿为所有众生的利益及解脱而工作。 由于此发愿所具备的虔诚决心,所有为利益众生及令众生解脱所必须做的工作,菩萨都以极强和不厌倦的力量来完成。 ◎如果我们虔诚献身于佛法,将对佛法生出直接而有意义的信仰、自信,及对众生的慈悲心。 ◎如果知道并尊重佛法的真理,并在此尊重心下继续修行,无疑的,我们的存在将对所接触的人,尤其是这个国家有莫大的利益。 ◎我们必须生活于大乘的理想中—— 开悟心之发展,关心于利益众生及令众生解脱。 ◎我们必须全心全意修习慈悲心,我们必须时时刻刻都留意它,实行它。 ◎皈依是进入戒律修习之最重要的先决条件。 ◎皈依—— 进入三宝之道。 ◎皈依法是解脱痛苦的真正工具,也是消除业障的真正武器。 ◎皈依者的特别戒律: 一、不寻求其他皈依,不害他人,不交恶友,尊敬三宝。 二、不放弃崇高的皈依,不寻求其他的皈依工具,即使在困顿中也一样,要勤于皈依与供养,还要教导他人也这样。 三、要尽形寿相信三宝,坚此百忍只为皈依,踏入佛法之道,唯有皈依三宝。 ◎真正皈依对象(庇护者)所具有的功能特性: 一、完全从恐惧与痛苦中解脱。 二、具有能以四圣谛解脱他人痛苦的能力。 三、对一切事物具有慈悲心,怨亲爱憎常住平等。 ◎皈依的利益: 一、成为真正的佛教徒。 二、受其他戒的基础。 三、先前累积的恶业可以慢慢消除。 四、不会为人鬼所伤。 五、可以指引我们成就高贵的情操。 六、不会堕入三恶道 。 七、可以使我们逐渐累积功德。 八、可以很快开悟(冈波巴大师) ◎如果一个人要尝试空性的冥想,一方面永远不可忘记所皈依之已成就的对象如三宝等,另一方面也应时时刻刻抱有对众生产生慈悲的念头。 ◎龙树菩萨说: 「要想成为菩提心者, 就要树立稳如大山一般的菩提之心,要树立对普天下所有众生一视同仁的慈悲之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起空性智慧。」 ◎空性的实性就是慈悲。 没有真实体验慈悲,即使自称证得空性,也没有什么意义。 ◎幸福之道,即是要培养慈悲心以及「菩提心」的利他德行。 ◎慈悲是希望众生能得到幸福,而且不只是肤浅与暂时的幸福,而是要引导众生走向最根本的幸福之道。 ◎《圆觉经》曰:「十方诸菩萨,皆以大悲愿,示现入生死。」 ◎《梵网经》云: 「一切众生肉不得食,夫食肉者,断大慈悲佛性种子,一切众生见而舍去,是故一切菩萨,不得食一切众生肉,食肉得无量罪。」 ◎「成就甚深平等忍,增长如空大悲心,常乐忍辱柔和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慈悲经》曰: 「让我们本着无所求的爱心去对待一切众生,就如慈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 ◎发心以成就众生来完成自己,这就是慈悲忍辱。 ◎亲切、慈悲、关怀,是度众生的最好方法。 ◎「尽我形寿,遍度一切众生,若有众生不得度,我誓不取正觉,若我于众生未尽度时,自弃此宏誓者,我之脑裂为千片。」录于《观世音菩萨》 ◎视一切众生犹如自己亲生母,更进而将此关怀扩及周遭众生,以无量心结集资粮。 ◎佛陀因地修行发五百大愿之六项:《悲华经》云: 一、正法灭时,多诸烦恼,五浊恶世,我于是中放大光明,作调御师,于黑暗世燃正法灯。 二、如我在舍,所有身命,为大悲心,不求果报。 三、愿令众生,悉得解脱,回向随喜。 四、愿令众生断烦恼病,诸邪见及四大病。 五、若有众生,欲行善根,我当为其开示善根。 六、我为一一众生种善根故,于十劫中入阿鼻地狱,受无量苦。 ◎如果有人要寻求安乐的人生,最好的方法是以爱惜其他众生的菩提心行生活。 ◎只要自我爱执还存在,就无处容纳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不能证悟、得一切种智,欠缺一切种智就无法依每一个众生的根性,以善巧方便度化所有众生。 因此,从今以后我连一秒钟都不容许自我爱执思想存在,而且决不忘失菩提心,时时要以利益其他众生为己任。 ◎要顾念到他人是第一点,也是发展珍贵菩提心的基本要件,我们任何之举,皆应以空性的了悟为基点,专注于法乐之功德,回向利益所有众生。 ◎《修心七要》云: 「自我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应该远远地抛弃自我;众生则是菩提的根源,应该牢牢记住他们。」 ◎一切修行首从心境平和、柔和声色,和颜爱语开始! ◎要以深厚的、真诚的慈悲之心来承担众生的一切苦难;把我的一切福德和善果都奉献给众生,这就是自他相换的菩提心。 ◎决心把所有的众生从轮回的苦难中解脱出来并使他们成佛,这就是发菩提心! ◎只要把全部心力放在菩提心的修持上面,无论遭遇多少障碍、困难,从菩提心就可以生起无穷的利益,带来现世及来世的安乐。 ◎菩提心是成就利他事业,引导一切众生成就圆满佛道最殊胜的因。 ◎如果内心不守护菩提心,所做所为就不可能变成佛法,心中就没有归依处。 ◎应该抛弃对仇人的怨恨,对挚友的依恋,享乐的欲望,要置身于幽静圣地,为普天下众生的幸福时时修习菩提之心。 ◎一早醒来,必须思惟: 我的人生目的就在于令所有众生离苦得乐,尤其是得到究竟的安乐;要强烈地感觉,这是我的责任。众生的安乐决定于我是否有慈悲心。 ◎穿衣服,须思惟: 我的人生意义在于服务所有众生,带给他们安乐,为此之故,我必须保护身体,所以要穿着衣服。 ◎所有的日常生活各种活动: 食、衣、住、行、工作、休息,都以利益一切众生为出发点,怨亲平等,即使是每一呼吸都不是为了自己。 ◎凡是决心修取菩提之心者,必须作到视轮回如监狱。 ◎逐步地将爱惜自己的心转变为最纯净的菩提心,爱惜其他众生,每一件事情都会变成非常有意义的菩萨行。 ◎《庄严经论》云:「大发菩提为他众,只求成佛成菩萨。」 ◎《中观旨要》曰:「具备仁慈、悲悯和空智,这三者就是成佛的种子菩提心。」 ◎《入行论》说:「世间一切福与乐,皆由利他利众来,世间一切苦与难,皆因只求自乐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