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生活 ◎慈悲乃是一种能和蔼、温柔地,对待一切我们所不喜欢事物的能力。 ◎练习慈悲得先从善待自我开始。如果我们讨厌自己,就会讨厌别人,就算我们对别人慈悲,也仅是表面的怜悯,这不是真正的慈悲。 ◎修习慈悲心不是用情感,光心想慈悲是不够的。 ◎善待自己,慈爱他人,慈悲并不是要刻意对自己不好。 ◎对丑陋的事物不须生厌恶之心,对美丽的事物也不必心生欣喜或想占有。 ◎当心不再滋生问题时,会变得很清明。 ◎要全然地保持正念确实是有可能的。我们得做的是,将那时时执着于种种生灭情境(执取这儿、排拒那儿)的自我解放出来。 ◎惯性地执取事物是个大问题,因此,当我们发现自己在紧抓住某些东西时,必须提醒自己别去理它、放下它。 ◎我们可以利用类似「放下」等话语,来提醒自己放手、不理会,也不为此滋生问题。 ◎我们应该确切地审视生活中种种的执着,观照我们的所作所为。 ◎感官的世界亦是种烦恼与冲突,但是,如果我们好好利用的话,我们会变成非常有耐心、温和、成熟、可亲、有智慧的众生。 ◎任何智慧地利用冲突来修行的人,都会变得温和、调柔。 ◎在日常禅修时,我们可以利用困境来作智慧的反观,例如:烦躁、不满意、悲苦及失望等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负面与不愉快,这些也都是修习专注和增长的机会。 ◎我们可以将注意力转移到感觉本身,而不必诉诸世界应该如何。 ◎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挫折、困难来禅修。 ◎一个可以和生活的本然、自己、周遭的人以及所处社会共处的人,就是在日常生活中禅修的人。 ◎我们都有机会成为开悟者。 ◎我们可以不间断地洞彻自我的恐惧和欲望,才不至于被它们所迷惑。 ◎如果我们真的愿意让那些最难过的感觉存在,或让最无聊、最惧怕的感觉存在,然后专注着它、甚至欢迎它,那么我们就是在把握机会,学习耐心、温和与智慧了。 ◎痛苦、失望与悲伤皆可以转变成,耐心、毅力与智慧的观照。 ◎生命本就如此:有时如意,有时很糟。 ◎我们要反观:「我们的生活就是如此。」然后,我们智慧地利用现有的从中学习,并将自己从狭隘的自我限制中解脱出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