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佛的境界—听南普陀方丈则悟大和尚说佛(2)

佛教的执着,是幸福快乐的执着,是把小我变成大我的执着。 佛学 是心灵的哲学。佛说,“众生被境所转,菩萨以心转境”。我们所做的弘法、利生,就是通过心灵的慈善和物质的慈善相得益彰,为信众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心


佛教的执着,是幸福快乐的执着,是把小我变成大我的执着。

佛学是心灵的哲学。佛说,“众生被境所转,菩萨以心转境”。我们所做的弘法、利生,就是通过心灵的慈善和物质的慈善相得益彰,为信众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心灵的滋养

佛说,宁静来自内心,勿向外寻求。在当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要寻求一份心灵的宁静,不是件容易的事。有的信众是金钱贫乏,心灵却丰满,而有的信众是金钱丰满,心灵却贫乏。我们所做的弘法、利生,就是通过心灵的慈善和物质的慈善相得益彰,为信众们源源不断地提供心灵的滋养。

物质的慈善易得,心灵的慈善却在于个人修持。从古至今,佛教把莲花做为圣洁的象征,出污泥而不染。真正的佛教,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众生。佛说,众生被境所转,菩萨以心能转境。还有一句话是这样说,不为境转是圣人,为境所转是凡夫。意思是,假如我们的心不为环境、境界所转动,能够自如面对,我们就是圣人;假如我们的心老是被环境、境界所转动,不能拥有生命的自由时,我们就是凡夫。圣人与凡夫之间,只是一念不同。假如你这一念能够觉悟到,不被环境所转动,你当下就是圣人,就是佛。

不随境转的心,是安详、自在、解脱、清凉、涅槃的,不随环境所牵扯的心,人生就会充满美感,就会体悟到身边一切都是妙不可言,都是圆满的,完美的。即便举手投足,吃饭睡觉,都在一种轻松、安乐、祥和的氛围之中……此时,我们的心也远离世间的痛苦与烦恼,变得超脱起来,渐渐驰入佛陀的精神境界。

作为出家人,有一颗清静、无我,为众生服务的心,对修持提升更快。身在闹市,同样会有定力。当然,也有少数僧人卷进物流之中,被境所转,被功名利禄所累,但毕竟是少数。我却认为,作为僧人,更应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学习佛陀以心转境,在复杂环境中修持,更能显现对佛陀的一片真心。

什么是佛的境界?佛的境界就是无我。无我就是无私,无私才能无畏,才能慈悲为怀,心系一切众生

则悟方丈的话简单、明了,但其中之道却是一种境界。听他说佛,恍若有种在高山上行走的感觉,觉得高不可攀。但我知道,我的心灵已经有所动。

那么,什么是佛的境界呢?

佛说,让我们本着无限的爱心,去对待所有的生物,就如同慈母冒着生命的危险去保护自己唯一的孩子。人们所说“菩萨心肠”,就是因为菩萨的慈悲、包容和无我。无我就是没有我的存在,哪怕粉身碎骨也无所畏惧。想起来,不正是精通佛书的毛泽东所提倡的“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吗?不想自己,只想别人。如果人人都能做到这一点,便是“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天下大同,就是共产主义了。真是有这样的人,如白求恩,丢下自己的国家和家庭,只身来到中国,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之举。当身染重疾时,毅然把救命的药留给别的伤员,最终献上自己的生命。再则,我们的周恩来总理,一生为祖国,为人民而奉献,自己却没有孩子,没有存款,走了也没留下什么遗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是十分不易的。

这是什么精神?是大公无私,是无私无畏。

得道于此,又是一种境界。是禅的境界。禅,正是要你用心去思,用心去想。要你想,为什么而活,为什么而生。要你想“昨日种种譬如昨日死,今日种种譬如今日生”;要你想每天都是全新的自己,每天的我都是新生的太阳。

我忽然感悟到,佛的世界就像是无尘的真空,真空里有浩瀚的大海,它清纯如镜,博大如宇宙万物。我想,只要心灵保持一片净土,就会活在真空里,享受大海那份永恒的纯,永恒的静,永恒的情怀。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