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佛的境界—听南普陀方丈则悟大和尚说佛

感悟佛的境界—听南普陀方丈则悟大和尚说佛 (中华儿女)本刊特约记者 丽晴 我在南普陀寺听则悟大和尚说佛。身着土黄色僧袍的则悟大和尚,坐在“狮子坐”上,慈眉善目,法门龙象。他微笑着,款
感悟佛的境界—听南普陀方丈则悟大和尚说佛

(中华儿女)本刊特约记者 丽晴

我在南普陀寺听则悟大和尚说佛。身着土黄色僧袍的则悟大和尚,坐在“狮子坐”上,慈眉善目,法门龙象。他微笑着,款款道来。扑实无华的话语,像智慧的珍珠,洒向我的心灵。四周静谧而宁磬,偶尔传来几声鸟鸣,随即归于静寂。有风从五老峰的谷底拂来,煽动院前鲜花兰草的香味。我的心渐渐从尘世的焦躁中蜕化,眼前是一片蔚兰的大海,海波被蓝天亲吻,变得碧透和温顺。我忍不住洁身净体,走进这片真空,走进这一界………

信佛有多种切入点。有智入,理入,信入。

我想,你一定会问我,为何要信佛?人活着,不能没有信仰。信仰是人精神领域的一种需求。人的精神与物质要人的两只脚一样,同步在地上行走。一个人缺乏信仰,即便物质方面再丰富,也等于没有灵魂。信仰的沦陷就等于道德的沦陷。人活在世上,要讲涵养,讲道德,就要在信仰领域有所提高。而佛教,正是教育人从心灵上如何升化,思想上如何提升,行为上如何达到规范的。因而,佛教能给人心理、生理、生活都带来幸福。

信佛有多种切入点,有智入、理入、信入等。智入——是指由人的智慧发现的佛教。即接触到佛教后,发现佛教有博大精深的道理,因此下决心学佛。理入——是通过佛教的理论学习后,认识了佛教,从而产生了信仰。信入——对佛教不了解,但见到佛教便会产生恭敬心理,所以信了。

出家人是辛苦的,但他是人类的精神导师。出家人淡泊世间红尘,倾心研究佛法。不仅对自己言谈举止要求严格,为世人表率,而且利用佛法的慈悲助人济世。解除世人在精神领域里的困惑。

佛教是一个智慧的宗教,不是迷信。经过长时间的演变和发展,中国的佛教已经具有中国的本土风情,具有中国人的根性和中国人的习俗。因而,具有中国味的佛教,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些不懂佛教的人,说佛教是迷信。佛教不是迷信,而是一个智慧的宗教。佛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发源印度,由印度传入我国。但中国现在的佛教,已经不是印度的佛教了。中国佛教从汉明帝永平十年传到中国,到现在已是经久不衰。尤其是隋唐时期,佛教发展到登峰造极。中国佛教为中国人的心灵净化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相当的作用,尤其是在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散发出独具特色的光芒。可以这么说,中国佛教具有中国人本土风情,具有中国人的根性和习俗。通过长时间的演变,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不可分离的一种文化。我们应该继承发扬这种传统文化,而不仅仅把它当成宗教来看。它是照亮我们心灵的一展灿烂的灯塔。

比如,佛教在思想领域,社会领域,道德规范所发挥的作用。只要我们细心领悟它,学习它,就会发现其中奥妙无穷,发现它是生命的火花。同时也会感觉到,佛教就在我们身边,并不是遥遥不可及。

佛教传到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相碰撞,与中国的儒家、道家等其它文化相融合,所以在某些方面与中国的传统信仰非常相似。因此,中国佛教离不开中国文化的传统色彩。

但是烧纸钱、算命、看相、看风水,都不是佛教所主张的。佛教认为这是“邪教”。佛教不允许,也不主张僧人从事这些活动。但很多人以为这些都是佛教的,以为鬼神信仰、抽签、卜卦也是佛教。这些虽然在中国民间已成普遍现象,但都不能代表正见佛教,只是民间信仰而已。

烧香拜佛是一种敬拜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来表达对佛陀的尊敬。其实,供奉菩萨有多种形式,如:供花,供水果,供水,供灯和设香案都可以。最重要的是重在于心。如果心不虔诚,烧一百柱香也无济于事。这好比,学佛不一定出家,不一定剃度。只要坚定信心,在家也能成佛。

记住:佛教认为注重形式不是目的,以通过形式来达到心灵的净化。佛教注重的是心灵的净化。

佛教徒不追求金钱,但钱用得好,有利于众生,能挽救众生。金钱像一把刀,看握在什么人的手中

佛教有句话:视金钱名利如粪土。但钱用得好,可以挽救众生,利于天下的人。要把金钱当成一种工具,通过它来达到我们的目的。什么目的呢?就是尽其所能,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因此,金钱就像一把刀,看握在什么人手中。也就是什么人握着,它就为什么主人服务,其作用是千差万别的。我个人认为,钱多没有什么不好。没钱,怎么去做慈善,又怎么去帮助别人?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精神特色的写照。要做慈善事业,济世扶贫,是需要钱的。

佛教不排它。它普渡众生,广纳众生。只要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慈悲为怀,给人以方便,给人以快乐,给人以欢喜,给人以智慧,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片净土,成为现在所倡导的和谐社会

佛教最初的僧团,是以六和精神为标准的。所以六和是指:身和同住,口和无争,意和同悦,见和同解,戒和同修,利和同均。现在,佛教徒追求的是在精神领域里,发挥积极向上的作用。努力排解人与人之间心灵的矛盾,使人们在思想领域里得到升华,从而促进社会稳定。

佛教讲慈悲、讲仁爱,不杀生。这些都是和谐因子。因为佛说,“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世世,无不从此受生;而杀生者,即杀我父母,或杀我故身”。佛教是讲生死轮回的,他的慈悲,是心系天下一切众生。这句话意思是说,世上的一切女子均为我母亲,世上的一切男子是我父亲,我生生世世都是从他们那出生,怎么可以杀我父母、或者杀我自己呢?

宗教的共性是与人为善,多做好事,解决更多人的困难,虽然各教派有信仰之分,但目标却是一致的。而佛教不排它。它普渡众生,广纳众生。所谓众生,乃所有的人和所有的生灵。

佛教是不分民主,不分国界,不分宗教的。但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分子,首先要爱国爱教,把自己身边的众生服务好。我欢迎所有教派,欢迎所有的兄弟宗教。只要大家为社会服务,为众生服务,慈悲为怀,给人以快乐,给人以欢喜,给人以智慧,各教派之间就不会存在什么隔阂。这个社会就会变成一片净土,成为现在所倡导的和谐社会。

佛教的空,是为了不空。空,是空去我们的烦恼,空去我们的痛苦,空去我们的执着

有人认为佛教是消极的,是四大皆空。其实,佛教是积极向上的宗教。佛教讲的“空”,并不同于虚无,而是一种贯穿事物现象乃至本质、空有圆融的说法。佛陀教导弟子要精进修持,而佛教的空,是为了不空。简单说来,装东西要有空间,没有空间,有东西也放不了。佛教所讲的空,就是空去我们的烦恼,空去我们的痛苦,空去我们的执着。所谓执着,是指主观意识很强,对功名利禄执着追求,而这种追求,是建立在痛苦的基础上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