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茂森博士:文昌帝君阴骘文大意(第二集)(3)

下面讲的『报答四恩』,这「四恩」在佛教里面有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这四恩是指,第一个是父母恩,第二是师长恩,佛陀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也属於这一类的。老师之恩如同父母,父母生我们身命,老师生我们慧命。第三

  下面讲的『报答四恩』,这「四恩」在佛教里面有回向偈,上报四重恩。这四恩是指,第一个是父母恩,第二是师长恩,佛陀也是我们的老师,他也属於这一类的。老师之恩如同父母,父母生我们身命,老师生我们慧命。第三个恩是国土恩,第四个是众生恩。这一方国土对我们有恩德,众生对我们都有恩德,我们每一天所吃的、所用的都来自於众生,我们所生长的这块土地都是对我们有很大恩德的。所以我们常念报恩,有报恩之心这个人才有真正努力精进,才能够很快的成就。『广行三教』,三教是儒释道三教,三教都是教育。「广行」,这个行包括两层含义,一个是自行,自己要把三教的内容落实到自己的生活当中变成自己的行为,这叫广行,日用云为离不开三教,第二层意思是推行、弘扬的意思,弘扬儒释道圣贤的教育,挽救世道人心,这个有大功德。所以这四句是讲积福的增上缘,因为有圣贤的教育,所以我们修福就会容易,而且成就的功德也就大。后头有九句是教导我们造福的修法,用佛法的术语来讲这是修布施,布施有三种,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这九句讲的是财布施和无畏布施。

  【济急如济涸辙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

  这是讲到救护生命。『鱼』和『雀』是代表一切众生的生命。『涸辙之鱼』,就像干涸的车辙里面的鱼,那个车辙就只有一点点水,这个鱼很快就要干死了,要救护它,急迫不可有半点的耽搁。『密罗之雀』,在罗网当中的小麻雀,非常的危险,把它救助出来。这是什么?讲我们救度众生要刻不容缓。就像佛家里讲的观世音菩萨千手千眼,千手千眼代表什么?见到众生苦难,眼到手到,立刻就要伸出援手。纵然我们力量不能够真正救度,也要有那颗救度的心,凡事都要尽心尽力的去做,这才能有圆满的功德。下面第三十和三十一句:

  【矜孤恤寡,敬老怜贫。】

  这是讲到对孤儿、对寡妇、对老人、对贫穷的人,这些人都是社会当中最可怜的,最没有依靠的。这类人比一般人更苦,更不幸,所以我们要同情、要怜悯,用真心去关怀他们,照顾他们。因为凡是人,都是我们的同胞,都是跟我们一体的,尤其是这些不幸的人,我们更要加意的照顾。我们师父上人提倡养老育幼这个理念,早年又提倡弥陀村,最近又提修建老人乐园。建立老人乐园建立成宾馆式的,请的这些服务人员都受过《弟子规》的培训,老人家在这个乐园里面一个人一个房间,生活起居都有人照顾,三餐饭有自助餐厅,以素食为主,外面有很好的这些田园、花园,另外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老人家还依然能够学习,有能力、有技术的,还能够在乐园里面开课讲学,传授他们的技艺,发挥余热,让老人家能够在这个乐园当中安度晚年。

  这个乐园不要用养老院这些名称,要什么?以这个山庄、别墅来命名。譬如说,师父在鸡足山鼓励他们建了鸡山山庄,或者是在大理那里苍山脚下建一个苍山别墅,用这些名称,这样老人家在这里面他就不觉得自己老,如果用老人院,就觉得自己老了才住老人院,这都有心理的负担。老人院旁边附设著实验学校,育幼,这些老人的子弟在这里上学。实验学校用传统的伦理道德因果,加上现在的国家提倡的这些教学内容。学习的方法用《三字经》里面讲的「教之道,贵以专」,譬如说小学六年的课程,如果要学六门,现在的学校是一年学好多门,在这个实验学校里面一年只学一门,学完一门之后再学第二门,把现在学校六年的课程一年学好,把这一门学通了再学第二门,贵以专。这样学生压力会很轻,书包也不用装这么多书,每天只带一本书,他只上一门,他的脑子集中在这一门上,整个这个精神专注,效果比那个学得很杂的学生要学得好。同时能够有时间加强伦理道德的修养,学习因果圣贤的教育,这是育幼。

  这些理念希望有仁人长者去推动、去落实,这就是这里讲的『矜孤恤寡,敬老怜贫』。假如我们不能够学习圣贤教育,就等於跟我们老祖宗有了隔阂,有了代沟,我们就等於没有自己的老祖宗,没有自己的父母,我们不也成了孤儿?文化的孤儿。所以我们要怜悯下一代的孩子,让他们能够受中华传统伦理道德的教育,能够继承我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不要再成为文化的孤儿。第三十二句:

  【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这一句是周济那些贫苦的人,乞丐。我们能够布施一些衣食,对我们损伤不多,可是对他们却是恩惠无穷。譬如说在去年五月份的汶川大地震当中,灾难发生以后,全国多少人行动起来,施钱、施衣、施食、施药,甚至捐血救助这些灾民,这都是『措衣食周道路之饥寒』。

  【施棺椁免尸骸之暴露。】

  『棺椁』是棺材。见到路上有尸体,有这些死人的尸骨,暴露在日晒雨淋之中,生起不忍之心,把他们好好的进行埋葬,尸体放到棺材里面,现在用火化,骨灰我们可以很好的放置起来,这都是什么?让死者九泉之下得到安慰。假如我们自己死了,我们的尸体暴露在外面,日晒雨淋,自己多么的悲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我们看到了尸骸要积极的掩埋。这里安士先生引申这个意思,这个尸骸也代表一切恐人见闻之事,不愿意暴露出来的事情,我们也要代为包荒,不要揭露人家的隐私、短处,这都是积阴德之处。第三十四句:

  【家富提携亲戚。】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