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82岁的公公患了直肠癌,手术后腹部开口造了瘘,挂上了便袋,由于婆婆年纪大了,照顾老公公的重担落在了她一个人肩上。林大娘每天为公公擦洗,换便袋,有时老人不小心把便袋弄掉了,大便溢出,弄得到处都是,林大娘不怕脏不怕累,直到6年后公公去世,她一直精心地照料,从无一句怨言。在公公去世前的两三年里,由于病痛的折磨,老人经常用拐杖敲打地面,林大娘怕影响楼下的居民,就亲自到楼下向邻居道歉,邻居们纷纷被她的孝心感动,也就不再计较了。爱人感激地说:“多亏你啊,我不如你啊!”每每遇到夸赞,她总是说:“谁能干就干呗,都是自己的爹妈嘛!” 冬去春来,林静娟也步入了古稀之年,虽然自己的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对老人的照顾从没有松懈过。都说婆媳关系不好处,可林大娘和婆婆共同生活了近45年,感情就像亲娘儿俩。日常生活中,有好吃的林大娘总是第一个送到婆婆嘴边;老人爱干净,她就把换洗的衣物,叠得整整齐齐,放在床边,供婆婆随时穿、换。每年春节,还要为婆婆添置新衣服。2005年,婆婆在半夜起来上厕所时不慎摔了一跤,造成胸椎四节、腰椎一节骨折。医生叮嘱,出院后必须要让老太太在床上静养两个月。林大娘严格按照医生的叮嘱,每天为躺在床上的婆婆梳洗、喂饭,在林大娘的精心照料下,两个月后,老太太的腰完全恢复了,有时一天能在房间里走上100多个来回。连主治医生都说:“94岁的老太太,腰伤能够恢复这么好,真是个奇迹!”老人也逢人就讲:“有这么孝顺的媳妇,我真有福气啊!” 去年,林大娘的老伴儿不幸去世,家里只剩下了婆媳俩守着空荡荡的屋子,为了不让年迈的婆婆受到刺激,她一直瞒着老人,强忍着悲痛的泪水,像往常一样陪着婆婆有说有笑。如今,97岁的婆婆依然精神矍铄,身体硬朗,头发梳得很整齐,衣服也很整洁。林大娘的女儿逢人就说:“妈妈是我们家的英雄!” 他们都是我的孩子 “祝我们伟大的祖国,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会更加繁荣昌盛,走向辉煌!”河东区向阳楼街道工疗站这两天经常传出慷慨激昂的朗诵声。谁都想不到的是,这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朗诵声,是来自一群精神智力残疾的孩子。而为这群精神智力残疾孩子辅导朗诵的是河东区向阳楼街道的普通居民,一位精神智力残疾人的母亲——王淑琴。 王淑琴有三个儿子,小儿子陈宝利小时候就体弱多病,当时王淑琴既要工作,又要忙着照料老人和这个多病的儿子,却忽视了小儿子精神上的异常。“以为孩子只是淘气,长大了就好了”。每当谈到这里,王淑琴的眼泪就禁不住往下掉。直到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学校发现陈宝利根本无法和普通孩子一样集中精力听课、做作业。王淑琴才知道孩子患上了严重的多动症,成了一名精神智力残疾人。噩耗让这个本来幸福美满的五口之家蒙上了一层阴影,也深深地刺痛了王淑琴的一颗做母亲的心。 1980年,工作单位有一个上大学继续深造的机会,但是看着刚被确诊为精神智力残疾的儿子,王淑琴毅然决然地放弃了她一直梦想的大学殿堂,把满腔抱负化为深沉的母爱,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小儿子的教育和照顾当中。当时专门为精神智力残疾孩子提供教育的学校很少,王淑琴一家一家地求,终没有一家学校可以为她的孩子提供长期的教育,王淑琴只得把孩子天天带在身边。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青春期的到来,陈宝利的情况越来越不容乐观,性情越来越暴躁,1987年,王淑琴索性放弃了自己一直钟爱的岗位,全心全意地照顾这个让她痛心的孩子。无论上市场买菜还是出门办事,她都拉着陈宝利的手,街坊邻居和菜市场的小贩都认得这对母子,这一拉就一直拉了近20年。 2006年,河东区残联在向阳楼街道成立了残疾人工疗站,街道的工作人员主动找到王淑琴,让陈宝利在工疗站里面接受康复治疗。看到孩子在工疗站里面经过专业老师和相关工作人员的教育和辅导,情况逐渐好转并基本可以做到生活自理,王淑琴的生活有了新的希望,多年笼罩在心头的阴影也逐渐散去。 把200多字的诗歌背下来并在台上富有感情地朗诵出来,对于一般的正常人恐怕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为了让精神智力残疾孩子也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体验到朗诵的乐趣,王淑琴认真留意专业教师在授课时的讲授方法,揣摩各种精神智力残疾孩子的特点,创作了《奥运颂》《祖国的生日》等适合孩子们朗诵的诗歌,还编写了小品《新的希望》。工疗站的孩子们的精神不能集中太长时间,每天只能练半个小时,接受能力又比较差,还有的字不认识,王淑琴一遍一遍地示范、演示,就像当初照料自己的孩子一样,从来不嫌烦、不怕累,工疗站里的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她。 如今,王淑琴了解了许多精神智力残疾人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经常利用自己文笔方面的优势,为工疗站做定期总结。在跟记者交谈的过程中,不停地为记者解释残疾人康复治疗的相关专业术语,俨然是一个精神智力残疾人康复治疗的专家。经过她的辅导,向阳楼街道工疗站甘双等精神智力残疾孩子在河东区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诗歌朗诵会上演出,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广大群众的喜爱。 女婿也是儿 天兴里社区的居民都知道,蒋老汉家有块宝。不是金子银子,而是他101岁高龄的岳母。多年来,他和老伴儿一直悉心地侍奉着老人,如视珍宝地照顾着,被街坊四邻传为佳话—— 2003年1月,蒋德勤95岁的老岳母突然高烧不退。夫妻俩急忙把母亲送去医院。被医生诊断为肺感染。情急之下,老伴儿犯了心脏病,照顾母亲的重任一下落在了蒋德勤身上。由于老人长期服药,引起了胃液返流等并发症,吃不下任何东西,只能靠24小时输液维持生命。蒋德勤的儿女们白天都有自己的工作,虽然晚上也帮忙值班,但他考虑到老人岁数大了输液容易滚针,还是不放心地整宿看护。大量的抗生素引起了肠道菌群紊乱,老人腹泻不止,经常弄得身上床上到处都是大便。他总是急忙为老人换下弄脏的衣物并清洗干净。邻床的病人看着他忙前忙后地为老人端屎端尿,一个劲儿地羡慕说:“您好福气啊,有这么好的儿子……”三个月后,老太太在儿女的搀扶下健康地走出了医院。连医生都震惊地说:“这是个奇迹,老人能够闯过鬼门关,全靠家人的鼓励和悉心照顾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