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普通家庭演绎孝心美德

撰文/ 本报记者 宋德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家庭和谐不可忽视。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四位
撰文/ 本报记者 宋德松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家庭和谐不可忽视。家庭养老是我国普遍认同的养老模式,它赖以存在的思想基础就是传统的孝道观念。随着我国进入“老龄社会”,“四位老人,一对年轻夫妇、一个未成年孩子”成为主流的家庭结构模式,养老、敬老、为老的孝心工程成为一项涉及社会和谐的道德精神工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向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老人对子女的哺育,无私伟大,而他们对子女的要求却微乎其微:希望你生活得好,工作得顺利,有空的时候能多回家陪他们说说话,看着你吃干净他们张罗的饭菜……

  乌鸦尚有反哺之孝;羊亦知有跪乳之恩,孝道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几千年来,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而作为中国“计划生育”政策最严格时期出生的“80后”,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就已成为社会讨论的热点,有人称其为“幸福的一代”,也有人称之为“垮掉的一代”。如今,“80后”已步入成家立业育儿的年龄,逐渐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而伴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步伐加快,“80后”也将成为“养老的一代”。

  近日,北京千名“80后”准妈新妈出倡议。倡导大家为母亲表达真爱“五个一”,即“一天一次问候”、“一周一次欢聚”、“一月一次郊游”、“一季一件礼物”、“一年一次健康体检”。作为儿女,大家都该响应这样的倡议,回报父母之爱应有紧迫感。

  今天,记者带您走进本市的几个普通人家,讲述发生在那里的亲情故事,在那里爱伴着孩子们幸福成长,在那里爱让花甲老人安度晚年,爱子情深,反哺意切,浓浓的爱意带来家庭的温馨,真诚的行动书写社会的和谐——

  一个平凡的女人,靠她伟大的母爱和不懈的努力使原本瘫痪的女儿能够走路并学有所成。也是这个平凡的女人,凭着她乐观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原本不幸的家庭重新绽放出希望——

  用我的骨头帮女儿站立

  走进穆桦的家,眼前一亮。午后的阳光洒满整个房间。阳台上的君子兰、杜鹃、绿萝争芳斗艳,一张不大的桌子上铺着手工编织的白色镂空台布……阳光里的一切是那么温馨、和谐、生机盎然。也许你想不到,这就是一名单亲母亲为两个女儿精心布置的小家。

  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女人,靠她伟大的母爱和不懈的努力使原本瘫痪的女儿能够走路并学有所成。也是这个平凡的女人,凭着她乐观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原本不幸的家庭重新绽放出希望。

  穆桦和那个年代的很多人一样,18岁下乡,22岁返城。然而,与很多人不同的是,她的生活道路更加崎岖。在她26岁的时候,大女儿出生了,初为人母的她沉浸在从未有过的喜悦之中。可是医生的一句话却如晴天霹雳:“由于溶血,孩子先天残疾,双胯脱位、右股骨曲曲短缩、并患网状内侧肌病,一辈子要在轮椅上度过。”打开包袱,只见孩子的两条腿竟相差十几厘米,右腿蜷缩成一团肉,双腿都无力地下垂着……眼前的一切一下把穆桦从天堂拽进了地狱。“放弃这个孩子吧!”亲戚朋友们劝她。看着女儿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穆桦有了决定——“我不能放弃她,我要让她站起来!”

  “对不起,我们治不了……”走遍天津的大小医院,换来的都是拒绝。孩子两岁多的时候,他们打听到宁夏有一位天津籍的大夫可能能够治疗孩子的腿,于是千里迢迢来到银川。检查后,大夫郑重地对穆桦夫妇说:“孩子右腿的股骨生下来就是两截儿的,需要父亲或母亲的一块髂骨为孩子接上。”“您是说我的孩子有救了?那就快做手术吧,切我的!”回忆起手术时的情景,穆桦微笑着说:“当时是局部麻醉,我能清楚地感觉到大夫在切我的骨头,但是我的心里特别高兴,想到有了这块骨头孩子就可以像正常人一样站起来了,我的心里就只剩下兴奋了。”之后,女儿在经历了6年大大小小的多次手术之后,终于站了起来,并学会了走路。

  天有不测风云。命运并没有眷顾这个多灾多难的家庭。1998年,穆桦的爱人突患胃癌,短短21天便撒手人寰。留下了孤儿寡母和几万元的债务……而这一年,大女儿13岁,小女儿才8岁。送葬回来的那一晚,她把两个女儿叫到身边,三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说:“爸爸不在了,你们不要担心,我会把你们带大,我们要坚强,一起面对。”两个女儿懂事地点着头。

  转眼间,十几年过去了,穆桦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撑起这个家。令她欣慰的是,大女儿魏环已于去年从南开大学毕业走上了工作岗位,并被评为和平区“自强模范标兵”。小女儿魏玮也考上了重点中学,并拿下了手风琴业余十级证书,正在努力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想。

  说起家中70多岁的老人,人们往往会浮现儿女孝敬、孙子绕膝的情形,但是在河东区鲁山道街道蓝山园社区却有另外一幅和谐画面:一位满头银发年逾古稀的老太太为另一位90多岁的老太太剪发、梳头,照顾得无微不至。这就是74岁的林静娟和她97岁的婆婆的现实生活写照——

  都是自己的爹妈

  林大娘的家中窗明几净、一尘不染,家具摆放得井井有条,客厅里面摆放着的几盆鲜花散发着淡淡的幽香,丝毫看不出只住了两个行动不便的老人。林大娘和婆婆虽然不怎么用语言交流,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可以互相领会对方的意思。两位老人脸上浮现的都是慈祥的笑容,整个房间都充满了和谐的气氛。

  林静娟1965年结婚时,就和公婆住在一起,全家4口人住在20多平方米的小平房里,多年来她一直将两位老人当作自己的亲生父母来侍奉,从没和公公婆婆红过脸,一家人和和美美,成为远近闻名的和谐家庭。

  1976年唐山大地震,林静娟的爱人当时在外地出差,她一个人带着公婆和年仅3岁的女儿搭了一个简易抗震棚栖身。林静娟冒着余震的危险,返回倒塌的平房里烧水、做饭。每天来回十多次。当爱人回来,看到一家老小平安无事的时候,激动得逢人便说:“多亏了我的爱人老林啊!”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