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经》又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形像、菩萨形像、辟支佛形像、转轮王形像,布施供养得无量福,常在人天受胜妙乐。若能回向法界,是人福利不可为喻。”佛像即是以绘画艺术或雕塑艺术来描摹的佛陀形象,佛经则是以文字叙述佛陀的功德,同样都是介绍及引起我们的学习兴趣,并向我们展现佛的功德-即佛菩萨的心态、举止,或说佛的思想行为以及其所产生的影响及作用等,提供我们观摩以模仿学习。所以我们甚至可以说:佛像即是我们自己未来的形象,佛经即是我们未来生活的生涯规划!前提是:我们自己是否也按照佛菩萨的所作所为,紧随佛菩萨的脚步在人生路上前进呢? 描摹佛像者自己必先观察熟悉佛的形像,并在下笔作画时融入佛的境界:体会佛的意境,感受佛的心情,细描佛的姿势,表达佛的心愿…古时有画马“变”马-因为专心画马,一门心思全放在马的身上,结果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举止动作都似马、像马!现在我们画佛时想佛,一心一意专注在佛的身上,去深入佛、感受佛,与佛相应,与佛合为一体,感同身受,不分你我:画佛就像佛、“变”佛。印赠佛像也一样:我们被维妙维肖的佛像所感动了…感动我们的是佛的慈悲、佛的亲切、佛的宽容以及佛的安乐自在。然后,我们想与其他众生分享这份感动,让大家也体会到佛的好处,接受佛气质的感染-所谓“加持”;於是乎我们用心地选择佛像,看印制佛像的图稿,检视印刷的效果…这些工作费时费力,也费神,我们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把精力和注意力全放在佛身上,通过佛的形象去熟悉佛的一切,感受佛的一切,然后有一天,我们回顾自己,突然发现:自己的内在也有一尊佛,我们的本性和佛并没有两样,所谓“有为者亦若是”,我们只要像佛一样去努力、去付出,我们也可以承传佛的志愿,承担佛的工作。心同佛、愿同佛、解同佛、行同佛,所得福报、智慧当然也同佛-只要一直努力下去,灯传灯、福生福,可以利益无边众生。 绘画艺术的描摹如是,文字的叙述说明当然亦如是。 《地藏经》也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遇大乘经典,或听闻一偈一句,发殷重心,赞叹恭敬,布施供养。是人获大果报,无量无边。若能回向法界,其福不可为喻。”做任何事,都必须用认真的态度,谨慎从事、重视每一个细节。所谓:“敬业乐业”,以恭敬心服务,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珍惜:那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作品,代表的是自己的荣辱和人格,也关系自己人生的成败,能不自尊、自重,自爱吗?推而广之,印施佛经、佛像,是我们生生世世、时时刻刻不可中断的事业,我们应当依循佛在经典流通分中一再重复教诲的“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来落实在生活之中:将佛经所教、佛像所表,“印”在自己的心版上,也“印”在自己的“面”版上-通过自己的表情、音声、举止,以言语和行动表现佛的慈悲,展现佛的智慧,在工作上、生活中为一切众生服务,做最至诚的恭敬供养。人生有千种琐事,诸佛就有千种威仪;世间有万种生灵,菩萨就有万种身份示现-这才明白:诸佛菩萨的千百亿化身确确实实落实在一切时、一切处,真真确确“千处祈求千处应”,绝对永不落空。 《地藏经》亦教导我们:“…有善男子善女人,遇佛塔寺,大乘经典。新者布施供养,瞻礼赞叹,恭敬合掌。若遇故者,或毁坏者,修补营理,或独发心,或劝多人同共发心。如是等辈,三十生中常为诸小国王,檀越之人,常为轮王,还以善法教化诸小国王。”人是社会一份子,接受其他社会成员的影响,也影响着其他人,我们可以被环境牵着鼻子堕落,我们也可以以自己落实佛法的榜样引导、推动其他 人与自己一起并肩进步,共同提升。所谓“国王”,即是领导。在我一身,心是国王-我们的心念领导我们的一切行仪,保持这一念与佛相应,以佛心为心、以佛念为念,对于佛法,我们才算真实的皈依:在生活中以佛法为依靠、指导。心是国土,佛法是国王,起心动念,乃至处事待人以佛的教导为依归,完全顺从佛的教诫,这是真正让佛接引自己。心念是国王,我们的身心即是国土,以佛法治理身心,这才是真正的皈依佛。我们自己落实佛法之后,佛法的殊胜利益在我们的身上体现出来,表现在日常生活之中,见者欢喜,闻者生信心,受到影响而信佛、学佛,也就成功引导亲友和其他人走入佛门。印施经典、法宝的目的也才圆满达到。所以印经更要印“心”,把印在纸张上的佛法烙印在自己的心上,让佛法“活”起来,让经典发挥“功用”。 《百丈清规证义记》(卷5)中将:“刻印经典流通”形容为“兴起佛法之第一大事” 。因为,阅读经典是唤醒许多人发觉自己的错误,改造自己人生命运的第一步,“兴起佛法”即让许多人实行佛法并获得其利益自己的功效,这是每个人切身的“第一大事”。佛法存在于世间的价值即是教育众生,唯有当佛法发挥功用时,佛法的存在才有实质的意义,否则名存实亡,就形同虚设了。佛书等法宝的流传正是普及佛法,让大众认识并进而学习佛法的重要工作,也是帮助众生离苦得乐的起步工作。所以,这当然是你我头等重要的大事!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