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一个不幸的家庭,却乐善好施、至诚至孝

他们家境贫寒,一日三餐以粗粮、咸菜为主,一年到头难得添置一件新衣裳,却乐善好施,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卖报纸的积蓄,几年间捐资近两万元,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他们经常在父亲精神病发作

他们家境贫寒,一日三餐以粗粮、咸菜为主,一年到头难得添置一件新衣裳,却乐善好施,利用课余时间捡废品、卖报纸的积蓄,几年间捐资近两万元,扶危济困、助人为乐。

他们经常在父亲精神病发作时遭受暴打,却至诚至孝,“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每周末去福利院、精神病院等地献爱心,3年行程6000公里。

他们家事沉重、学业繁忙,却心系同龄人的快乐成长,在家自办公益性学生沙龙,3年累计接待青少年300余人;并想尽办法,先后令6名辍学少年重返课堂。

王昱人、王昱权这对“90后”小姐弟的爱心传奇,一经本报连续报道,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读者誉为当代“兼相爱”的生动演绎。赞赏、尊敬、感动的同时,大家也不禁惊讶:在那样一个不幸的家庭,这么好的两个孩子,到底是怎么成长起来的?

播撒爱心种子的导师

“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结出一条经验,那就是‘成长导师规律’。我们认为,对于青少年而言,成长导师很重要。”王昱人笑着说,“我和小弟就有很多成长导师,特别是当我们身处困境时,很多叔叔阿姨关心、帮助过我们,他们大多在物质生活上也并不富裕。”

王昱人爱心之旅的启蒙恩师,是她小学时的副校长卢敏秋。在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中,第一个给王昱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便是卢校长。

“小学一二年级和四年级时(因成绩优异,王昱人直接从二年级跳级到四年级——记者注),卢校长每学期都资助我50元钱,还多次带我回家吃饭、给我买东西,与她的女儿共度节日。”王昱人说,“我现在还感觉得到那些餐饮的香甜,情景细节记忆犹新,特别是卢校长母女俩的那份亲情友爱。当时我的心境与处境,特别需要他人的关心与帮助,因此,我觉得关心与帮助,对于和我一样的人来说,同样重要。”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