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3)(3)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孝呢? 一、思念父母的恩德 。我们许多人之所以不孝父母,是因为不知道父母恩德所致。要知道父母的恩德无量无边,当我们还在母腹中的时候,母亲为了我们担惊受怕,即使天天呕吐,为了胎儿,她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尽孝呢?

一、思念父母的恩德。我们许多人之所以不孝父母,是因为不知道父母恩德所致。要知道父母的恩德无量无边,当我们还在母腹中的时候,母亲为了我们担惊受怕,即使天天呕吐,为了胎儿,她还要拼命吃下食物。分娩时,受尽折磨,生产时,鲜血泉涌而出,母亲如血洗战场的战士一般,冒着生命危险生下我们。当看到孩子平安时,她全然忘了自身的痛疼。父母对子女的照顾不分昼夜,尽以美食哺育孩儿,自己挨饿受冻也心甘情愿,孩子尿床,弄湿被褥,母亲赶快把孩子移到干燥的地方,自己睡到又湿又冷的地方,而没有一点怨言。母亲哺乳养育自己的孩子,更是受尽辛苦,致使儿肥母瘦。我们生病了,父母百般照顾,如果能够代替,父母宁愿自己生病,只要子女健康成长。长大后,子女远离故乡,父母早晚悬念,祈祷佛菩萨保佑,愿儿女早日平安回到自己的身边。如果父母的恩有尽头的话,那就是我们死后,在黄泉的路上,所以,我们为人子女者,要常常思念父母的恩德。想到父母百般不易,培育我们至今,亲恩无法报答,便会做出种种孝行来了。看到父母年老体衰,用生命将自己养大成人,如若不赶快报恩,只怕失去双亲,再思报恩,则无门了,如此思量,就会急急地做出行动来,千万不要做令自己终生后悔之事。

二、养亲。畜生尚有跪乳之行,鸦有反哺之义。做为万灵之首的人,更要孝养双亲。能够常常思念父母的恩德,就会每日思量如何报答父母的深恩。这样,即使不是富有之家,也会让父母生活无忧,衣食不愁。即使工作忙碌,也会抽时间承担父母的家务,使父母在体力上不再辛苦。父母有病请医买药,认真照顾,一言一行,总是思念着父母,为了父母,这才是真正的孝行。现在有的白发老人,有几个子女,子女们互相推诿,无人奉养,有的人甚至把卧床不起的老人送到野外的草棚中。当他们自己在温暖的家中度日时,全然不管在寒风在挨冷受饿的老人,这是十足的禽兽之行,他们不但受到人们的遣责,果报也必将惨烈。

三是悦亲。悦亲与养是同时进行的孝行,为什么单独提出来说,因为现代许多人中只重视物质奉养父母,不重视精神上悦意父母。有的儿女当父母病重,卧床不起后,就出钱送父母到养老院,雇人照顾,自己只负责掏钱,不做情感上的交流,甚至从不去探望。有的子女在成家立业后,就不再管父母生活,对鳏寡的父母,顶多给点生活费。钱多的人甚至雇个保姆奉养,但不肯探望父母,不跟父母交流,父母即使衣食不缺,也感受不到亲情。所以,不能让父母精神上愉快,也不是真正的孝行。我们不但要对父母和颜悦色,尽量随顺,满足他们的愿望,还要逆来顺受,让父母在自己身上发泄自己的情感。不要讲父母观念落后,文化低;不要讲父母脾气不好,不讲道理,只看自己是否真的孝顺。即使遇到没有慈心的父母,即使不能感化他们,也万万不忤逆父母,触犯他们。古人有代父从军的,有代父受刑的,有万里寻亲的,性命不顾的,我们没有面临这样的境界,只要让父母欢喜快乐,有什么做不到的呢?除非你想做不孝顺的人。

四、保身修身以尽孝道。没有健康的身体,就没有办法去尽孝道。同时自己多病多灾,也劳父母忧心悬挂。所以,要孝敬父母,必定要爱惜自己,不让自己身体受到丝毫的伤害,必定保养体力,少让自己生病苦,不劳父母挂念。必定奉公守法,不做违法缺德之事。必定诸恶有恶报莫做,众善奉行,广积阴德,创造祥和向上的家庭。古人说:“孝子事奉双亲,不可使父母有冷淡心,不可使父母生烦恼心,不可使父母有惊怖心,不可使父母生愁闷心,不可使父母有难言之心,不可使父母有愧恨的心,”细细回味,若想一一做到,必定要脚踏实地做出孝行来才行。

事例四

现代北方的王喜林已经近六十岁,他的岳母周凤珍已经八十多岁,两人相依为命,周凤珍身患脑血栓已经七年多了,但生活得非常幸福。

周凤珍的老伴在1995年去世,她就投奔了独生女儿周迎春和女婿王喜林。2001年月,王迎春患癌症去世,周凤珍也患了脑血栓,失去语言表达能力。老人没有文化,她找个算命的人算命,算命的人说她的女婿克人,女儿就是女婿克死的。为此,老人对这一说法深信不疑。妻子去世后,王喜林尽心尽力地照料岳母,但被老人认为是虚情假意,不但不领情,还时常用拐杖打王喜林,用锥子扎他的脸。一次王喜林正侍候岳母,岳母想起女儿被他“克死”,一拐杖打在他的软勒上,当时红肿起来,软骨受伤,但是他还是带伤侍奉老人,二十多天才好。对老人的打骂,王喜林没有一句怨言,该咋做还是咋做。2003年老人再次发病,王喜林医院家里两头跑,累得犯了心脏病,老人全身瘫痪了,他侍奉老人起居,吃喝拉撒,还每天背老人到外面晒太阳,每天给老人洗澡,洗衣服,老人屋里没有一点异味,身上没有生一点褥疮。时间久了,老人不再打他,反而报之微笑。别人看王喜林这么辛苦,想为他介绍个老伴,帮他操持家务,王喜林不答应,他说有老人在,他不找人,让老人安心。这样直到老人去世。王喜林的行为受到人们的称赞,被政府表彰。

事例五

孝子为父亲寻找伴侣,八年十五次当红娘,不但感动了老父,还感动了社会。他就是钟海平。

八年前,母亲去世后,一天,年轻的钟海平看到老父在灯下笨拙地一针一针地缝补内衣,这一幕令他心酸。从此,在广洲工作的他坚持每月回一次江西老探父,还苦苦地为父亲寻找伴侣,为了让父亲不孤独,他把妻子留在家中照顾父亲,自己一个人单独生活。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