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新证 第四章 积善 (1)(3)

事例一 华敏多年不顺,事业受挫,家庭分散,为此,有人劝他积功累德改变困境,并送他《太上感应篇》和《了凡四训》。华敏如获至宝,行持多年,环境渐渐改善。华敏在资助孤儿时,事迹登在某杂志上,为此有一农民来信

事例一

华敏多年不顺,事业受挫,家庭分散,为此,有人劝他积功累德改变困境,并送他《太上感应篇》和《了凡四训》。华敏如获至宝,行持多年,环境渐渐改善。华敏在资助孤儿时,事迹登在某杂志上,为此有一农民来信诉说自己妻子离婚,父母不喜欢自己,又无力再成家的困境,华敏去信劝其行善改变命运,并讲了自己的体会。那位农民只是要求华敏给其安排工作,华敏无力做这件事,劝其学习美发技术到城里打工。其人不学,只是要华敏给找固定工作。华敏劝其做助人之事,没有钱可以出力,可以劝别人做善事,并送给他一些佛学书。几年过去了,华敏的功德日增,而那位农民还是报怨命运不公,抱怨没有技术,打工挣不到钱,抱怨说不上媳妇。还时不时写信,要华敏给安排工作。从这个事例可以看出,与其有时间抱怨命运,不如实实在在地做几件善事,与其高喊行善得乐,不如边讲边做,功德更加圆满。

事例二

赵力勇是一个农民,他的家在北方的一个山沟里,现在五十来岁。在四十多年前他在马路上被汽车撞伤,因为没有钱治伤,最后截掉一条腿,成了皮肤癌,生活要走到了尽头。他妻子一个月只有几百元的收入,他虽然有病只好骑自行车捡废品卖,如此生活得很贫困。但是他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他看到八十岁的涂玉芬老人和他的盲儿子生活非常困难,他家的房子就要倒塌了,没有人帮他们解决困难。赵力勇就和妻子商量把他们母子接来同住,收养了两个老弱之人。就在他们母子搬出那个房子不几天,房子就倒塌了。家中一下子添了两个人,没有住的地方,赵力勇的妻子陪涂老太太住,赵力勇陪盲儿子住,直到2003年老人八十六岁去世。现在盲人杨井森还生活在他们家里,已经六十多岁了。看到有许多孤寡老人没有收入,无处可去,赵力勇舍出三百多平方米的田园,盖敬老院,杨杖子开发区的吴亚光张罗钱,他们盖起来房子后,先后住进了几位老人,但是他们没有收入,一切支出由赵力勇和吴亚光承担,后来他们呼吁社会赞助,把善行做了下去,现在赵力勇仍然活在世间,两个孩子也都出去读书了,他们夫妻还在照顾那些没有亲人的老人们。

赵力勇是一个残疾人,他面对困难很多,但他没有退缩过,宁可自己不享受,也要帮助别人,是因为他有一颗助人的心,有坚持不懈的毅力,才会获得如此福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