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多弗博士认为,这种导致人类意识可以代代相传的“神经网活动”从石器时代的原始人类开始,至少已经进化了1600 万年,而这种精神活动仅仅存在于人脑中。古人类学家发现,原始人类使用的工具距离打造地点有好几米的距离。这表明“如果你刚刚吃完,却仍然随身携带工具,那么就说明对未来有意识,预测到未来的需求”。 联合其他的比较心理学家,如多伦多大学的比较心理学家萨拉• 谢特利沃斯,萨德多弗博士发起了一项研究—寻找动物也可以规划未来的证据,这项研究“就像逗引公牛的那块红布”一样具有强烈的引导性。已有的一些研究表明,动物对于未来没有什么概念,比如,卷尾猴在吃饱了之后会将剩下的食物扔掉,尽管明天早晨它没有食物可吃。 动物的未来意识 他的研究组通过食物对松鼠猴进行实验,主要包括提供1 粒枣子和4 粒枣子的选择。果然不出所料,所有的猴子都选择了4粒枣子。随后,科学家在猴子做选择之前,将饮用水拿走。如果猴子选择4粒,那么在3 个小时内禁止猴子饮水,如果选择1 粒,那么就可以在半个小时后饮水。 在这种情况下,猴子开始选择1粒枣子,说明即使它们当时并不渴,但是已经意识到未来会渴。另一种情况是,如果科学家不再拿走饮用水,猴子们将选择4 粒枣子而不是1 粒。 克莱顿博士最近测试了灌丛松鸦对未来的意识情况。其研究组将松鸦放在3 个相邻的房间中6 天。每个早晨松鸦要被关在两个不同的房间中各2 个小时。其中的一间房子,没有任何食物。另外的房子里,为鸟类提供松果粉(使用粉末的目的是保证松鸦不会隐藏食物)。在每剩下的时间里,松鸦可以在3个房间中任意穿行,并享用充足的松果粉。第7天,研究者将松果粉换成松果,并在早晨的两个特定实验室放几个冰柜,如果松鸦具有未来的“忧患意识”,就会把食物贮藏起来。克莱博士认为“如果我是松鸦,我就要藏起一些食物,那么第2 天早晨醒来,就可以吃到早餐了”。她还发现,与早餐室相比,在其他的房间里,松鸦多存放了3 倍的松果。显而易见,鸟类会了解未来的需求并采取行动,它们知道需要什么,哪里需要。 这个结果很振奋人心,但是其他的动物行为学家认为,研究的过程具有强迫性,即使是一直持反对意见的萨德多弗博士,也对克莱顿博士的研究结果感兴趣。他所关心的是,鸟类未雨绸缪的行为究竟能够提前多久,松鸡是否能够像人类,为未来一周或者一个月的事情做准备呢?是否这些研究结果仅仅局限在食物的贮藏方面呢?而且,他认为,这项研究非常有价值。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