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问志公禅师:“人用钱米,供佛斋僧,功德如何?”志公说:“其福甚大不可量。若人有此信向自有无量功德。经云:供佛又礼拜,福等虚空无比量。斋僧复施,如同行路著脚跟。譬如耕种田园一般,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然虽如是,全要后代修行人脱俗离尘,守戒清净,剃除须发,不离道场,参求明师,勇猛精进,明心见性,宏法度人,接引后来,报佛恩德。若有如是僧道,应受人间供养。所以舍财施主要信心不退,切莫生疑。异日有因缘,亦同得此道也。”又问:“布施僧人袈裟戒衣、钟鼓法器者,其福如何?” 答曰:“施袈裟者,七世不脱人身;舍戒衣者,生生世世饱暖;舍钟鼓法器者,出世为人,音声响亮,得好名声之报也;舍鞋袜者,再生不用入厨房,有人奉事;舍草鞋者,出路有人扶助,不经险隘。” 武帝又问:“再有僧道来化,吾则多施与他,不许他到处去化缘好不好?” 答曰:“不好也。我佛启教平等法门,不当一人独自得福。务要普化世人,各发善心,同修福慧,共出苦轮。经云:宁受千家供,莫受一家恩。以此乃是我出家人之愿力也。但凡积福,不拘多寡。可量家中之有无,随心而作福。滴水虽微,渐盈大器。小善不积,何以成圣?小恶若为,足以灭身。若论财多而为胜,则富者可作,而贫者永不能种善根。见人为善,发欢喜心,称赞一言,可以同得其福,何况随缘布施者乎!(编者按:此乃"随喜功德"也。) 在经典中记录有阿难的总持因缘:“阿难过去生是修持何种德行,今世得以有如此殊胜果报,能将佛陀所宣说的微妙教法,全部忆持不忘?”佛陀慈悲开示:“无数劫前有位比丘和一沙弥住在一起修行。师父要求非常严格,除了须托钵外,每天还规定弟子精进用功。一天,沙弥托钵时间结束得晚,想到又要耽误功课,于是不禁落下泪来。恰逢一长者经过,见此便上前关心询问。沙弥如是回答。长者听后,决定以后每天做供养,以便让沙弥专心用功。”佛陀告诉大众:“故事中的比丘即是定光佛,沙弥即是我,供养饮食的长者就是阿难。阿难由于过去生诚心护持修行人用功办道,修了大福报,所以今生才能听闻法音一字不失。”菩萨行者于护持他人修行中,不仅开阔自己格局,超越自我限制,无形中也成就了菩萨道业。 斋僧时必有圣者出现 《前行备忘录》中说:“‘活生生的佛陀、活生生的佛法、活生生的僧众。’供养僧众能够获得供养三宝的福德,供养佛、法虽然能得到供养的福德,却得不到对境接受的福德,而供养僧众既能得到供养的福德,也能得到接受的福德。”如果自己没有许多钱,在别人供斋时,即使随喜一袋奶粉,也能积累巨大的福德。因为在供斋时也会有其他圣者会降临受供。 学诚法师曾讲过一个公案:在隋朝的时候,隋炀帝有一天斋僧,要供养一千个出家人,千僧斋。时间到了,所有的人都来吃饭,皇帝请客可不是小事情,非常严格的。后来算算,怎么多了一个?他很奇怪,我们本来一千个都有名单,怎么忽然有一千零一个?后来办事的人去寻找,弄了半天,供品都不够,差了一份,不知道怎么办。里面有个人说,多一个是智者大师,这个时候智者大师已经圆寂了,他就去智者大师的神龛打开,哎呀,里面确实没有了,他就相信是智者大师。棺材里面打开,里面是空的,没有智者大师,智者大师跑出来应供。所以说供千僧斋,里面都有圣者出现,一般人看不出来。有时候我们参加法会,说这个人不认识,我们大家不认识,不知道从哪里跑出来的,你不能说我们不认识这个人就轻慢他,说不定是哪位菩萨来。所以我们对出家人好,我们俗众的同修也好,佛门里面跟在社会上面不同,都是有很多不可思议的现象。另外,在经典中说宾头卢尊者是“福田第一”应末世众生的供养,为人天福田。他亦发愿无论何处有人请他应供,他必定前往受供。 斋僧功德,缘起精华为回向(请务必也想到这些饿鬼) 广严城人供僧回向投生饿鬼的父母。目犍连尊者入城乞食,遇到五百饿鬼。五百饿鬼一见尊者,心怀欢喜,告诉他说:“我们是广严城人的父母亲属,您能否为我们联络家人,并与诸位施主一起供养佛陀及僧众,以此来超度我们脱离恶趣之身?”尊者当时就答应了,并很快把事情办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