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供(斋)僧:为何作为施者才应感谢?
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众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这样看来,僧众的确是人间最高尚最伟大的人了!’从这以后,便时刻发心想出家修行。昔裴休丞相之子刚出家时,嫌挑水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唐朝的道宣律祖,他精通、严持戒律,天天中午的时候,都是天人给他送供,他不用厨房,别人给他做饭,天人给他送饭,每天天人给他送饭。后来有一天,道宣律祖说“到底在世间上做什么事情功德最大?”天人说,“斋僧功德最大”,天神就告诉他这个。佛宝、法宝,要靠出家人来传持,一个寺庙如果有出家人住,这个庙、这个道场就兴隆,没有出家人,这个道场就不行。所以出家人具有功德,他是佛法的实践者。当年佛陀也是这样以身示现,佛的姨母因为思念佛,给佛做了袈裟供养佛,佛叫她供养僧众种大福德。还有《盂兰盆经》,目连尊者为了救度堕在恶趣中的母亲,向佛请示方法。佛告诉在佛欢喜日这一天,以百味饮食放在盂兰盆当中,供养十方大德僧众。后来,以僧众的威神力加持,目连的母亲脱离一劫饿鬼的苦难。 可是,现在世间有些人对供养僧众有很多知见上的误区或者有些人虽然对寺院或僧众做了一些供养后会产生很大的傲慢心等不净念头,很容易种下恶业(见下文中广严城饿鬼)。 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在《莲师传》中,莲花生大师曾教诫施主,供僧的因缘果报和注意事项:施主勿为贪欲缚,以供应令福田喜。于具信所供奉物,无有贪心享用后,为得圆满菩提因,施主福田共回向,二者福德亦圆满。施主所思若不净,虽行善法亦罪恶。 昔裴休丞相,送子出家,子是翰林,拜沩山佑祖,名法海,训以《警策箴》云:‘衣食难,非容易,何必千般求细腻。清斋薄粥但寻常,粗布麻衣随分际。别人睡时你休睡,三更宿尽五更初,好向释迦金殿内。’沩山老人要他每天挑水供养大众。有一天,他挑水挑得太累了,心里说,和尚吃水翰林挑,纵然吃了也难消。回来时,沩山老人问他:‘你今天说什么话?’法海答曰:‘没有说什么。’后来沩山老人揭穿他心里的话,并说:‘老僧打一坐,能消万担粮! 《楼房经》中说:“若对僧众供养一粒诃子[2]、一勺饮食,未来生中决定不逢疾疫、饥馑、刀兵三大灾劫。”所以,如果我们遇到四位比丘以上的僧团,供养供养其他饮食,如此都不会生逢恶劫,这在佛经中均有记载。 施者才应感谢--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 在憨山大师少年的时候,有次他在家门口偶然看见几位脚僧,肩挑著瓢笠等什物,远远地走来,便跑去问母亲:‘他们是什么人呀?’‘哪些是行脚的挂搭僧。’他听了暗自高兴,又到门外去看,见行脚僧来到树下,把担物放在树边,然后向他母亲问讯化斋,母亲忙著去烹茶烧饭,对僧众非常恭敬。行脚僧吃过斋饭后,挑起担物,举起一只手向他母亲致谢,母亲见了急忙避开,恭敬地对僧众说:‘勿谢!’僧众便径直上路去了。当行脚僧去远后,他不解地问母亲:僧众如何如此无礼,吃了斋饭也不说一句感谢的话?,僧众要是感谢我们,我们就求不到福了。母亲解释说。听了母亲的话,他心里暗自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