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明居士说得好:附佛外道的昌盛,“亦可反影佛教正信者在宣传方面的失败,使跳梁小丑有机可乘”(《香港佛教》第355期)。附佛外道是佛教衰颓的伴生物,也是反射佛教弊病的镜子,佛教应从这面镜子中发现自身的缺陷,针治弊病,振作图强。加强自身建设,整顿道风,培育人才,是回应附佛外道挑战的根本。其次,应在契机施教上大下功夫,说法应尽量通俗易懂,尽量契入民众生活,使广大民众都能接受,都能从佛法中首先得到去病健身、安和吉祥的实效。应尽量提高佛教徒的素质,提高信仰层次,运用多种方式弘扬佛教的智慧,提高国民的思维水平,使广大民众都明白佛法以智慧自净其心的精神,将较低层次的信仰引导向理性的、智信的高层次信仰。
对附佛外道,佛教界不能坐视不理。应向民众和政府有关部门揭露附佛外道假佛教旗号贩卖邪法的行径,批驳其邪说,揭示其祸害。以佛教团体的名义对其毁谤佛教的作法和助长附佛外道宣扬邪法的出版部门等提出严正抗议,乃至通过法律程序提出控诉,维护佛教权益。对佛教内部的附佛外道,应予驱摈揭露。对误信附佛外道的人,应以友善的态度予以劝导,帮助他们弃暗投明。只有芟除附佛外道的毒草藤蔓,佛法的菩提树才能茁壮生长,福荫群生。只有广大民众具有了佛法的正见,提高了信仰层次,附佛外道的毒草藤蔓才会失去其孳生的土壤。 在谈附佛外道的特质与祸害 一、依附性。其言论源于佛经或佛教教义、民间信仰,但又做以改动。或杂糅道教、儒家思想,或加入神鬼思想,或歪曲佛家思想、术语等。 二、简易性。以教化人为善为表。思想及言论通俗易懂。没有过多的教规和戒律要求。修行方法简单易行。 三、诱惑性。 1.求善求好的诱惑。表层以善言、善语告诫人,使求善,实则将欲望隐藏更深。如说得多了德就能如何如何。忍是为了得到更多的德。而别人打你骂你是给你送德,是好事。其实无非将财变德。肤浅至极。 四、恐吓性。排斥其他法门或教派。甚至不许看其他法门、教派的书籍。多言修我的则好,不修我的则不好。信我则去病、去附体,不信我则不去,且定有灾难。 五、诡辩性。没有修与不修、信与不信的实际概念。你好了,就是信我的缘故,你没好就是心不诚。 六、独尊性。言我最好,我最大。我是某佛、某菩萨、某罗汉转世,我是神、佛甚至我胜神、佛。或言我受某佛、某菩萨、某神指派,来普渡众生。我造宇宙,我造空间。多是异类、天魔附体,故能常显神通,或放光动地、或现佛、菩萨、天仙等形象令人生信。肆意排斥、歪曲、贬低其它正宗宗教、法门、经意。 七、系统性。有自己的理论系统。但多有前后矛盾的地方。不能自圆其说。虽被专业人士提出批评。却不认账。 八、功利性。并非所有附佛外道组织者有功利性。有的是正法走偏所至。自以为精妙,实则已入误区。但大多以功利为目的。或为名誉或为钱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