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先生功德赞(并注)(4)

第五段:“修身进德,英雄本色。”我本来想改为“禅者本色”。后来再三推敲,还是没改。南先生像个英雄,曾经投笔从戎,也执教于军校,一生有军人的担当精神,颇具豪情,曾有人劝他出家修行,一定即身成就,南先生

第五段:“修身进德,英雄本色。”我本来想改为“禅者本色”。后来再三推敲,还是没改。南先生像个英雄,曾经投笔从戎,也执教于军校,一生有军人的担当精神,颇具豪情,曾有人劝他出家修行,一定即身成就,南先生作诗云:“此身不上如来座,收拾河山亦须人。”我非常喜欢这句诗,有王者气象、英雄豪情。他说的“收拾河山”,不是政治事业,而是文化使命。我曾经访道入山,也有前辈劝我出家修行,但我选择了入世,那时想到的正是南怀瑾先生的入世精神。“极高明而道中庸,幽默之语道尽圣贤心法;致广大而尽精微,深刻之见通晓诸子底蕴。”南先生的著作大多是他讲学,弟子们根据讲学的录音整理成书,他讲课幽默风趣,圣贤心法、微言大义在谈笑之间传达出来了,朴实平易,切近生活。易中天教授那种谈笑幽默地讲述历史的方法可能受到了南先生的影响。即便南先生没影响到易先生,也影响到了其他学者。有很多讲经典的书在写作上追慕南先生的风格。我也追慕,只是我为人不幽默,学不来,但南先生把经史、日常、诗词、小说、故事融合到讲学里方法,我学了,我在社会上讲过五部道家经典,就是按这个方法来讲的,我写《道德经真义》也是这个思路,将经史结合,诗词仙传结合、日常生活结合来讲《道德经》。至少,南先生的这种为学之道影响了很多学子。“士子闻风而随,我说教化有方。”不光台湾一些学子追随,大陆不少学子也追随。下面要讲一个故事,是我的转述,大概的情节如此,从中可见南先生的修证境界。“土著感梦而迎,谁云法界无位?”就是这个故事。土著,指台湾本土的人。南怀瑾先生在《我说参同契》里,以及《与青壮年谈禅》等书里讲过他的一件真实经历。南先生刚到台湾那些年中的某一年,一次早上起来,在一个地方遇见一个台湾当地的人,一见他就跪拜,口称师父。南先生很奇怪,他不认识这个人。但这个土著对他说,他修道,礼敬关羽,自己修炼上出了点问题,解决不了。昨晚关老爷托梦给他,说早上起来,会遇见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就是你师父。你跟关老爷托梦说的人一模一样。南先生就问了他的修炼情况和问题,指点了他。事情还未完。这个土著又拿出一个包裹,里面包着一本古书,是是一个僧人托付给他,要他在某年交给某人,南先生就是那个人。南先生拿来一看,是明代四川人来知德先生所著《来氏易注》。来知德在易学领域是一代大师,因为来先生在四川传道,以致易学在四川很兴盛。南先生仔细问那个土著,他也不认识那个和尚。土著说,抗战期间,从大陆来了一个和尚,被日本人抓到监狱里了(那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着),日本人把这个和尚当成了间谍,和尚在监狱里知道自己活不成了,就把这本书送给了给他送饭的土著,要他保管好,将来传给某某人,一定会光大此学。和尚后来被日本人杀害。南先生接了此书,后来,他在台湾出版了此书。这些奇怪的故事里体现者南先生的修为和修行的成就。神明托梦,岂是妄谈。南先生本不喜欢此等神异,只是私下和学生说,才被记录了下来。我于中见到的且是先生修证的境界。类似的事情,我的师友中也有体验。一位道友入山,见到一位道长,素不相识,但道长说昨晚吕祖托梦,要我找一个人,就是你。结果道友入山,为道长相地,完成了道长的心愿。这之中有冥冥中的因缘。

第六段,“任诋任毁,见世间之情;有容有量,诚长者之度。”已故学者张中行撰文批南先生,南先生一笑了之。有趣的是,张中行先生辞世后,某大报在刊发讣告是,把南怀瑾先生的照片错配在张中行的讣告旁。对此,南下生也是一笑了之。他是一个大度之人,尽管陈健民上师对南先生多有微词,南先生还是对陈先生赞叹有加。“执寿者相者,难论真谛;见本性光者,可谈实相。”一位博友在我文章后留言,那时南先生还没有入寂,已见病缘。那位博友说南先生活若不过110岁,也就是书生论道而已。我不知这位博友何以只选择“110岁”作为标准。执着于寿数来论道行高低深浅的人,无法与他们谈实相,也无法与他们谈论佛道真谛。“十方书院,道传十方;一轮明月,光照四海。”指南怀瑾先生在台湾创办“十方书院”,并出版《十方》杂志,以发扬禅宗。我在1997年读过几期《十方》杂志,是一位好友送我的。当时读了南先生的杂志,心生日后办书院、办杂志的想法,来京后我办了《益生文化》。

第七段,“怀瑾未生,大愿早结尘缘。”这个“未生”,有两重含义,第一重,南先生没有出生前他这一生的尘缘早就注定了。这样的大师,是乘愿再来的。南先生曾给炼性乾谈过,他小的时候做个三个梦,那三个梦,包含了他一生的大运。隐隐约约提到梦里抓龙、梦里伏虎、红日东升的梦象。南先生,真法门龙象也。第二重,“未生”,本体上讲,本自无生。但因愿力,而有示现。“平生一部虚空藏,此心三界光明经。”证道的大德的一生经历就是演法、表法的,他们的人生也是一部经藏,却在虚空无尽之中,与大光明同在。“四句偈语了无生。”指《金刚经》里谈到的“四句偈语”。《金刚经》里的四句偈语究竟指哪四句?古今看法不一,有的说是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有的说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哪四句并不重要,南先生之开悟与持诵《金刚经》有关。他在杭州时初读《金刚经》就有空明无念之感受,抗战期间南先生与家人分别,生死两茫茫,他每天持诵《金刚经》给家人回向,愿亲人们能在战火中全生。1990年我初学佛,家乡大象山上一位和尚送我一本《金刚经》,说:“好好修学,里面有不生不灭的道理。”

第八段,“炼性乾读君,深得三昧;侯承业纪事,尽展丰神。《怀师》与《侧记》略述平生,自述并全传未见流传。”指炼性乾写的《我读南怀瑾》、侯承业写的《传统文化与经营哲学》、南先生众门人写的《怀师》、刘雨虹写的《南怀瑾先生侧记》等写南先生生平的书,很多人对南先生的家世、经历的了解就借助了这些书。幸好,这四本书我都读过。南先生不愿意为自己立传,一直没有授权由谁为他作传。临入灭前先生还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一个自述,以便于后人研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