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中的心理修炼(2)

真理在某个程面上是相通的。实际上儒家的诚明二学本来也是二有兼备,理法并重的。只是当儒学为政治服务之后,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其统治的需要,将其中“教”的一面极力发扬,而将“性”的一面敝帚自珍,非心腹子弟,

   真理在某个程面上是相通的。实际上儒家的诚明二学本来也是二有兼备,理法并重的。只是当儒学为政治服务之后,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其统治的需要,将其中“教”的一面极力发扬,而将“性”的一面敝帚自珍,非心腹子弟,绝不轻传。有所谓“假传万卷书,真传一句话”,“宁给一寸金,不给一句话”,“宁肯失传也不误传”等说法。这是因为“教”的一面对净化人心,稳定社会确实有莫大的功效。可是对于个人“诚”的修炼而言,它只是个辅助之举。那么统治者为什么不普传“诚”的正修方法呢?因为“诚”的正修方法一旦得到,容易激活潜能,出现所谓的“超能力”现象。这种人的出现容易影响社会稳定,威胁统治者的统治。尤其是理路没有畅达明了的人,出现“超能力”不仅容易引起社会动荡,也容易给其自身带来灾难。因而这种学问一般都散杂在各种养生学与玄门杂学当中,而且多数只是述其皮毛。而在佛教、道教等不参与世事俗务的这个群体中,由于其“诚”----也就是“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灵性升华、生命超越----也就是说,其服务的对象是生命本身,所以在这方面的传授与记载就全面、系统得多。但不管是“佛”、“道”两家的“性”,还是儒家的“教”,它们的起步就已经超越了我们一般意上理解的心理健康,但又从未离开过心理修炼。所不同者,它们研究的不是病理现象,而是健康的、超心理的现象而已。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