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玄奘的脚印(2)

这还只是玄奘同时代人的评价,真正的大家,是要经过千百年后,由历史来做评价。今天看来玄奘的影响,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那个在敦煌藏经洞骗取无数珍宝的斯坦因,之所以能取得看守藏经洞的王道士的信任,一个
这还只是玄奘同时代人的评价,真正的大家,是要经过千百年后,由历史来做评价。今天看来玄奘的影响,超越了时代,超越了国界。那个在敦煌藏经洞骗取无数珍宝的斯坦因,之所以能取得看守藏经洞的王道士的信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向道士说自己是玄奘的信徒,玄奘是他深入大漠的庇护者。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作了一系列百年纪念的纪录片,其中一部《丝路》,将玄奘和斯坦因对比,影片的画外音解释道,两人都在丝绸之路的大漠上历险,但斯坦因为了寻求财富,玄奘为了寻求真理。

曲向东正在为中央电视台筹划一个大型文化项目,重走玄奘之路,邀请我参与。

因为1300多年前的那位不世出的高僧,我和一些原本不认识的人,一起走过了戈壁滩上的四天三夜。

我们选择了当年玄奘最艰难的一段路

10月26日,参加“重走玄奘之路―――体验之旅”的嘉宾集结在敦煌。有经济学

家张维迎、齐大庆,人文学者周国平、李正宇,企业家王石、冯仑、李保刚和来自台湾地区的趋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明正,中国佛教协会理事延藏法师和央视主持人王小丫、曲向东等人。

这些人在自己生活的城市里,大部分时间肯定是以车代步的。在接下来四天内,真的能步行走过西北戈壁沙漠中的120公里吗?我当时心有疑虑。

我们的出发点是甘肃安西县瓜州古城旁边的塔尔寺遗址,终点是安西县西北邻近新疆的红柳园,全程约120公里。

为什么要选择这一段路徒步体验?因为这曾是玄奘西行万里行程中最孤单、最艰险的一段,他几乎半途放弃西行。

贞观二年,玄奘决定西行求法,混杂在难民中间,来到敦煌,并辗转去高昌。但缘法未到,法师的敦煌之行失败了。

贞观三年,法师再次从长安出发,好不容易走到河西。再往前走又会遇到上一次的难题:朝廷严禁官民出境。这一次玄奘没有采用第一次的办法,混入难民中风险太大,成功率很低。他反其道而行之,几乎是高调宣传自己,在河西第一都会凉州讲法月余。

这是一次成功的公关活动。听法师讲法的多是来往河西走廊的西域各国胡商,当时商人们是最有效的传播者。法师将商人们布施的金银牲畜一半给了当地寺庙,一半才受为燃灯(估计用作西行的经费)。这些商人回国后向本国国君常称叹法师的才德,其美名随着商队在河西以及西域各国中传播。

名气越大,保险系数越大。无论是瓜州的州吏李昌毁掉通缉法师的文书,还是玉门关外王祥、王伯陇对他法外施恩,都和他在河西一带的美名有关。要是他作为一个普通的僧人出关,甚至装扮成难民,一旦被抓住,恐怕官吏不会对他那样客气。

法师瓜州等候了一个月,得到了胡僧的帮助,才得以西行。从这里到唐代的玉门关前的河畔,陪伴他的胡人石盘陀,不堪前路艰险,离他而去。从此他独自一人穿过朝廷五道烽燧的封锁,经过长八百余里,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复无水草的莫贺延碛。这段路是玄奘西行中惟一一段独身一人行走的路,也是最艰难的路。

走了一百余里后,因为迷路,去找野马泉不得。下马饮水,因为盛水的皮囊太重,失手打翻在地。《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说:“千里之资一朝斯罄。”一个满怀万丈雄心的人,一下子把资本全亏掉了,而路刚刚开始。怎么办?犹豫、彷徨是常人应有的心态,玄奘也不例外。他想往回走,回到第四烽。回头路走了十几里,自己想起了曾经发愿,若不到天竺决不东归一步。于是再发誓愿,“宁可就西而死,岂归东而生!”在这样的绝境下,他四夜五日无一滴水可饮,凭着信念走出来了。

在最艰难的时候玄奘挺住了,尽管后面的路还很长还很难,但最痛苦的时候过去了,经过这次磨难,法师实现了超凡入圣。没有这次超越,他很难十七年内走遍西域印度诸国,并参透那样高深的佛法。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