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混起,同归一心,前佛后佛,以心传心,不立文字。问曰:若不立文字,以何为心?答曰:汝问吾即是汝心,吾答汝即是吾心。吾若无心因何解答汝?汝若无心因何解问吾?问吾即是汝心,从无始旷大劫以来,乃至施为运动一切时中,一切处所,皆是汝本佛。即心是佛,亦复如是。除此心外,终无别佛可得;离此心外觅菩提涅盘无有是处。自性真实非因非果。法即是心义,自心是涅盘。若言心外有佛及菩提可得,无有是处。佛及菩提皆在何处?譬如有人以手提虚空得否?虚空但有名,亦无相貌;取不得、舍不得,是捉空不得。除此心外,见佛终不得也。佛是自心作得,因何离此心外觅佛?前佛后佛只言其心,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外无佛,佛外无心。若言心外有佛,佛在何处?心外既无佛,何起佛见?递相诳惑,不能了本心,被它无情物摄,无自由。若也不信,自诳无益。佛无过患,众生颠倒,不觉不知自心是佛。若知自心是佛,不应心外觅佛。佛不度佛,将心觅佛不识佛。但是外觅佛者,尽是不识自心是佛。亦不得将佛礼佛,不得将心念佛。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不犯戒、佛无持犯,亦不造善恶。若欲觅佛,需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怪,即不名善知识,若不知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 译:贪、嗔、痴三界混起同归于「一心」,三界乃指贪、嗔、痴三界都不离从心入从心出,所以归于一心。过去成就的佛与未来成就的佛,都是以「心」来传「心」不假一切言说,亦不须立文字来形容,毕竟没有任何语言和文字能强加解释无上心灵之道。弟子问:若是不用文字语言来形容那要用什么东西来形容「心」呢?师答:你问我的时候,那就是你的心,我回答你的时候,那就是我的心;我若是没有这个心时,也没办法去回答你;你若是没有心时,就不会来问我,问我的那个当下,就是你的心;从历劫无始生灭以来,乃至一切时中的一切作为,都是你的「心」在运作,都是你内在清净的本心佛性所显露(觉悟的心)。所以当下清净的心就是佛,佛就是心,除此心外,无任何佛可得,离开此心之外,想要求道成道,追寻清净无为的寂静涅盘,根本是了不可得。 吾人内在的清净自性(本来面目),本来就具足,不须妄念造作的因果(心起动念即因,去追求即果)才能形成的。一切起心动念运作的法就是心的功能,所以自性(心)即是清净无为的寂静涅盘之心。如果硬说心外有佛可成、有道可求即堕入邪见。弟子问:那佛在哪里呢?师答:就像有人想要用手将虚空提起来一样,无量无边的虚空虽然有个名字,但却无形无状所以提不起来,也无法丢舍,若想用手去抓拿虚空,也是了不可得。因此离开此「心」之外,想要见到佛,根本就不可能。佛是从吾人心中觉醒开悟出来的觉醒之性,为什么要离开「本心」向心外去寻佛求佛呢?过去成就的佛与未来即将成就的佛,只谈到这个「本心」,因为心就是佛,佛就是从心中觉悟的,所以心外没有佛的存在,离开佛性也没有心的存在。如果说心外有佛,那佛在何处?心外既然没有佛的存在,又为什么有人会看到佛的形象,为什么会有人见到空幻中的佛身来开示呢?无知邪见之人互相传播迷惑狂乱的醉言醉语,全都是因为不能了解自己当下的心,就像一面镜子一样,所以才会被镜中的无情尘埃影像给迷惑了,也失去了自由。如果这样比喻还不相信的话,所有自认为心外有神,心外有佛的邪见之人,自己若要欺骗自己那是毫无益处的。佛是「心」中的自觉之性,所以佛无任何的过失和迷惑;而众生之所以会有颠倒妄想,就是因为无法觉知自心就是佛,若是了知自心即是佛性时,就不会浪费生命向心外去寻求诸佛了。佛不会去度佛,拿心去寻佛还是无法了解佛。所以向心外去寻佛、成佛之人都是一些不懂自心是佛的人(故外道邪见者,都是执着一切诸见的人)。 也不能将佛来礼佛,更不能将心来念佛。佛是觉悟的「本心」,所以佛不诵经,佛不持戒,佛也不犯戒,佛更不造善恶,若是要成佛就必须见到吾人内在清净的本性即是佛性。若是尚未见性,那念佛、诵经、吃斋、持戒都将毫无益处(此乃强调念佛、诵经、吃斋、持戒的目的,就是要藉由一切有为法来证悟自心的佛性)。 念佛能得到因果善报;诵经能得到聪明;持戒能得到尊贵的天人道;布施能得到福报,但若想要去寻佛终究是了不可得。若是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就要恭敬、虔诚的去请教善知识,要想根本了生脱死,若是不能见性那就不能称名为善知识。若是未能明白此心即是佛、见性即是成佛时,纵使能说遍三藏十二部经还是会继续迷惑在贪嗔痴三界里,循环重复的尝受烦恼痛苦,没有任何解脱的机会。 ◆ 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若不识得自心,诵得闲文书,都无用处。若要觅佛,直须见性。性即是佛,佛即是自在人,无事无作人。若不见性,终日茫茫,向外驰求,觅佛元来不得。虽无一物可得,若求会亦须参善知识,切须苦求,令心会解。生死事大,不得空过,自诳无益。纵有珍馐如山,眷属如恒河沙开眼即见,合眼还见吗?故知有为之法,如梦幻等。若不及寻师,空过一生。然即佛性自有,若不因师,终不明了。不因师悟者,万中希有。若自己以缘会合,得圣人意,即不用参善知识。此即是生而知之,胜学也。若未悟解,须勤苦参学,因教方得悟。若未悟了,不学亦得。不同迷人,不能分别皂白,妄言宣佛敕,谤佛忌法。如斯等类,说法如雨,尽是魔说,即非佛说。师是魔王,弟子是魔民,迷人任它指挥,不觉堕生死海。但是不见性人,妄称是佛。此等众生,是大罪人,诳它一切众生,令人魔界。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魔家眷属,不是佛家弟子。既不辨皂白,凭何免生死。若见性即是佛,不见性即是众生。若离众生性,别有佛性可得,佛今在何处?即众生性,即是佛性也。性外无佛,佛即是性;除此性外,无佛可得,佛外无性可得。问曰:若不见性,念佛诵经布施持戒精进,广兴福利,得成佛否?答曰:不得。又问:因何不得?答曰:有少法可得,是有为法,是因果、是受报、是轮回法,不免生死,何时得成佛道。 译:过去有位出家修行的比丘名善星,他能持诵三藏十二部经典,但还是堕入轮回循环的生死苦海,主要原因就是尚未见到自心即是佛性,自性即是佛心。善星比丘既然是如此遭遇,那现今世呢?很多人讲经说法三部或五部就自以为是已能体悟佛法,这是愚痴之人一厢情愿的想法。若是无法体悟自性即佛心时,纵使看遍三藏十二部经典,也都是一堆文言雅书,对修行的心性一点也没有任何的帮助,若要成佛就直接了当的觉悟见性,照见自心本来的佛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