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法会小考(5)

下面还有: 第八、经明行修,隐居教授,不求闻达,一切贤儒,当愿师道尊严,大明素学。 第九、正意出家,虔修三学,道果未熟,一切僧尼,当愿不退初心,终成正学。 第十、志慕长生,精心修炼,大丹未成,一切道流,

  下面还有:
  第八、经明行修,隐居教授,不求闻达,一切贤儒,当愿师道尊严,大明素学。
  第九、正意出家,虔修三学,道果未熟,一切僧尼,当愿不退初心,终成正学。
  第十、志慕长生,精心修炼,大丹未成,一切道流,当愿方便先成,回心佛道。
  涵括了儒释道。从该愿文的排列次序,也可以知道三教当时的社会地位。对道流,愿文中希望他们“方便先成,回心佛道”,可以看出佛教强调自己对道教的优越性。
  接着提到庶民,包括农民、百工、医卜、商贾、奴婢、好杀的军人、屠沽、师巫、伶优、娼妓等社会所有的职业,祈愿正业者能够各务本业;而邪业者恢复正业。农工医商的次序想必不是作者随意杜撰,而各有其依据。
  接着祈愿各类非正常死亡的人,如战死者,因战争灾难而死者,无罪而被判处死刑者,因虎狼毒蛇、盗贼、风火水难而死者(愿这些横死的人也起慈悲心,不加害人),中毒死,自杀者,一切宿业悉皆消亡,因水陆法会的功德而恢复乎稳的生活。
  除此而外,一切毁渎佛法之徒,一切放纵怠惰、酣酒嗜色之徒,一切强盗、因追逐自己的利益而死亡者,一切自私自利、自慢高傲、恶口两舌之徒,一切残废人等等,都成为救济的对象。进而还有鳏寡、孤独、年老无奉养者、淫逸而不修闺房者、夫妇年老而无干者、祈愿他们各得其所或生福德之子继承家业。病弱之子则祈愿得到神物的护持以延寿无病、如有堕胎、难产母子,祈愿全其性命。不孝之子,则祈愿其改悔前业,产生孝慈之心。而对五逆十恶不仁不义不忠不信的一切人,则祈愿其洗心革面,改悔以往的罪过,如此等等,均由此而蒙度脱,
  从上述四十八愿,可以看到明末佛教所存在的普遍性、民俗性特点。即包含了人们生活的一切方面,每个人觉悟到自己作为人的本分,并在正业方面倾注自己的努力。有恶业者则尽快改悔,以求正业。无辜者及蒙受不幸的人也以大悲心待人,下去进行报复。一方面贯串上述普度的理念,进而又扩展到延寿、无病、求子、养老等反映人性弱点的要求。没有仅限定在佛教教义那狭隘的范围内,而是一直扩展到人类的深层欲望。
  从《水陆道场仪》(云栖共住规约)要求人们必须严格遵守仪文,尽量注意停减设斋等,可以窥知诛宏当时已经充分认识到水陆大法会的弊端。他还提出烧圣化纸(纸钱、纸马、纸舟),反而烧死虫蚁,违反普度的初衷,因此要求在春夏秋三季不要设水陆法会。
  六、今日的水陆法会
  今天中国佛寺所举行的水陆法会,其主要目的一是对死者、祖先幽灵的追善菩提,二是将其功德回施到施主本身,希望自己及家族能够延寿增福。也就是说,原来普度性的救济六道众生的胜会,已经转变成满足自己及家人的狭隘个人愿望的一种方便。
  原本认为是从遵式的《炽盛光念诵仪轨》等转化来的水陆法会,现在根据株宏仪轨的记载,可以知道它已经不是为诸仙致食于流水,为众鬼致食于净地,而是以一切众生作为救拔对象,所以称之为“水陆胜会”,当然,即使如此,它仍然是施饿鬼仪轨之一。对于这种水陆会与明代以后中国社会的交涉与变化,自然必须考察中国人的忠孝等伦理观念,并应从赴应僧、瑜伽教僧等角度去考察。至于水陆法会由本来普通的施饿鬼仪轨变成规模如此之大、并以祖先追善、家门延寿增福为最终目的这一问题拟今后另文考察。另外,如“普度”一词所表示的,水陆法会原有的立场,比仅为施主本身利益更积极,是一个从六道一切众生出发的大规模的法会。但后来把修斋的功德缩小到仅局限在个人及家庭范围,关于这个问题,也拟将来另行考察。
  (原载《中国佛教史研究第二》,大东出版社,1984年)
  (方广锠译)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