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虚空有自性,有实体,那么就如同海水一样,放进去一个杯子的同时,杯子的质量与体积,就会排出同等质量的水。虚空若是实有,则杯子拿掉后,虚空应该缺一块,为何虚空未曾生灭增减?虚空若是非有,因为杯子而现虚空,那么,当我们将杯子拿掉后,虚空也应当消散,为何虚空依旧不动? 虚空非有自性,亦非无自性,而是众生自性所现;世界乃众生色尘妄念,因果聚合,妄念攀缘而现色尘诸境,彰显世界诸相;心意触灭,则见诸法空相,觉身心幻垢,则照诸相性空,性空不动,觉照世界为自心现量,世界众生,因缘诸相,如同空华,生于虚空,乱起乱灭,而虚空不动;众生世界,相续生死,因果轮回,而空性不动,众生性空本无生灭,于生灭中随类各应,因缘显发,应细微觉性,而体现“空性”不动;应觉空明幻,而现“识性”投射诸幻境界;应色尘因果聚合轮回,而现“见性”无染清净;以众生见闻觉知表现,在六根门头放光明,于行住坐卧间,恒常寂静。 于因缘色相业境中,无取无受,居一切时不起妄念,于诸妄心亦不息灭,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于无了知不辨真实,自性如如圆觉,圆觉不动,则远离“空、有”二边见,不堕外道邪见。
这里,就是划分一切外道魔法,与正等正觉佛法的界限。
外道认为,宇宙是有自性的,或是无自性的。有自性的,说宇宙是基本元素,地水火风四大,与觉性的产物,觉性称为上梵,四大称为下梵,觉性如同魔术师,将四大聚合,变化成为宇宙万物一切存在,觉性称为摩耶,这是古印度婆罗门的精髓,上梵也称为大梵天,梵天之觉性造就宇宙万有,生出一切众生。 还有一种无因论,认为宇宙无有自性,一切皆是空的,空无一物,就是终结,所以他们说,宇宙没有缘起,一切皆是自然产生,自然生灭,灭后无有相续,所以没有神灵以及鬼魂,一切事物皆没有存在的原因,空,就是最根本的真相与终极。这一点,就是佛教中,落入外道边见的顽空,断灭空。 佛说,一切物质皆是缘起性空,宇宙实相即是众生的心灵,宇宙中一切生命与物质,皆是妄念因缘,体现因果相续,物质即是妄念,众生妄想相续,聚合因果而现世界。物质世界的表现,皆是众生妄幻心灵的投射,妄念本质空性,因而世界诸相本质皆空,生死流转,因果轮回中,一切事物皆无自性,一切色相,本质虚妄,心即是相,相即是心,心物一元,皆是幻垢,本无实性,幻垢寂灭,犹如虚空中云彩消散,空性不动,即见自性如来。 举个例子,我们看到一棵树,我们的理性知道,这一棵树是因缘和合的产物。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没有空气,没有空间,没有水源,没有种子,就没有这一棵树,也就是说,这棵树,是诸种因缘相续聚合的结果。我们所看到的,接触到的,理解到的,感受体验到的,皆是这棵树的相,也就是一系列因果的表现。 这棵树的实质,是性空的,实无有一棵树的自性存在,实无一棵不变、不动、有实性的、永恒不灭的树存在,这棵树,仅仅是因缘相续,因果所现,缘起性空,实为幻灭。树的本质是空性,这是一个实相,对吗?可是,是谁看到了这个实相?若无一个看到实相的“看”,实相从何发生?这就牵扯到了佛教的核心-----自心现量。 树的本质是性空,我们所看到的树,仅仅是因缘聚合之色尘之相。好了,世界万物,山川大地,花鸟鱼虫,微尘苍穹,一切诸相,皆与此树性质相同,皆是因缘和合,缘起性空,包括我们现有的身心,我执,思维,感受,以及体验,本质皆空,皆为幻垢。 犹如空花生于虚空,空花虽灭,虚空不动,虚空如同众生本性,虚空如是平等不动,当知觉性平等不动,四大不动故,当知觉性平等不动,一切妄想因缘皆因本觉妙明真心中升起,圆觉普照,寂灭无二,于中百千万亿阿僧祇,不可说,恒河沙诸佛世界,犹如空华,乱起乱灭,不即不离,无缚无脱,始知众生本来成佛,生死涅槃犹如昨梦。 我们“看”到世界,因为有眼睛,有光线,有空间,有被看到物体表面所折射的光线,反射到眼睛中,在大脑皮层光信号转化形成电信号,传递给脑中的松果体,在松果体中,电信号转化成为光信号,再一次成相,我们所谓的看到,是因缘和合的产物,因缘和合体现出的看,却实无看与所看之自性存在!好了,将看到,这一系列因缘聚合的条件,拿掉任何一个环节,关闭光线,或者阻塞虚空,或者闭上眼睛,将任何一个因素去掉,“看到”这个所谓的状态,就无法聚合。 可是,你闭上眼睛,看不到光明,却依旧“看到”了黑暗!关闭光线,阻塞虚空,虽然睁着眼睛,也“看不到”景象,但是你依旧“看到”黑暗!所谓的看到与非看到,不受眼睛与光线的限制,而是心灵深处,觉照诸相之“见性”所用,并非情感、思维、身体,以及世界外界,诸种条件所形成;见性随顺缘起生灭,以因果聚合而现不动,在内心深处显现色尘诸相,却无取无受;因众生幻想聚合色尘之程度不同,从而在心灵深处体现诸种境界的不同,却在任何境界,一切色尘诸相因缘表现中,清净无染,相续生灭中,周遍圆觉,如如不动。 你从黑暗处,进入家门,开灯后,眼前一片光明,此刻是谁看到了光明,光明因何起?你们会说,是眼睛看到光明,是灯泡带来光明,是空间没有阻隔而现光明,其实你们都错了,你什么都没有看到!是你的妄念相续,记忆看到了色尘,是你的习气聚合,心灵体验觉受了色相。若心灵对于光明没有取受,则六根不受光明相,若你从未认识光明,就算眼根见到光明,也不会识别,而心灵取受光明相的体验深处,空照体验却无染体验的“性空”即是见性;在意识分别光明相,黑暗相之前,离意识分别,明照意识而性空不动的,即是见性,见性即是如来藏中妙明真如,以阿赖耶识现于身心而无所证,于识性中蕴含觉性空明,体现自性无生无挂。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