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形成、教理和人生价值观 (徐恒志居士著)(3)

‘十善’是‘五戒’的开展,从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去除十恶,做到十善:行为上,不杀生而保护生命;不偷盗而勤俭节约;不邪淫而纯洁清白。言语上,不妄语而说老实话;不两舌而说团结话;不绮语而说朴质话;不

‘十善’是‘五戒’的开展,从行为、语言、思想三方面,去除十恶,做到十善:行为上,不杀生而保护生命;不偷盗而勤俭节约;不邪淫而纯洁清白。言语上,不妄语而说老实话;不两舌而说团结话;不绮语而说朴质话;不恶口而说和善话。思想上,不悭吝而广行布施;不嗔怒而难忍能忍;不愚痴而勤修智慧。

但‘五戒、十善’还是个人的道德准则,对一个修菩萨行的大乘学者,佛陀更要求深入世间,无私奉献,‘恒顺众生’、‘庄严国土’,进一步实行‘六度、四摄’等广大法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大家的利益而努力工作,从而充分体现人生的价值。

‘六度’:就是1.以‘布施’度悭贪,不但不贪分外之财,还要以钱财和学问、知识来帮助别人;2.以‘持戒’度放逸,促使人们去恶从善,遵纪守法,造成严谨的生活;3.以‘忍辱’度嗔怒,忍受别人对我的侮辱怨害,大量包容,并能安忍众苦,与艰苦的环境作斗争,不被种种烦恼所动摇;4.以‘精进’度懈怠,就是大勇无畏,奋发向上,自强不息;5.以‘禅定’度散乱,排除杂念,使思维能力统一集中,制心一处;6.以‘智慧’度愚痴,用高度的判断、觉察力量,善巧方便地开展工作,研究学问,把握时代的脉络,学好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此外‘四摄’就是从四个方面摄取众生:1.‘布施摄’就是以物质、才能等来帮助别人,为人民谋福利,为国家作贡献;2.‘爱语摄’就是和颜悦色对待别人,使别人生欢喜心而受感化;3.‘利行摄’就是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处处代别人著想,热心服务社会,维护社会公德;4.‘同事摄’就是与大家同甘共苦,打成一片,任劳任怨,埋头苦干。

从以上‘六度、四摄’的道德内容中,反映出大乘佛教立足人间、无私奉献和奋发向上的精神。把这些内容与‘五戒、十善’等道德规范连结在一起,推动人们心灵、气质的不断升华,有利于形成欢乐、和谐的人际关系,进入真、善、美的和平、幸福境地。它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协调和补充,对社会的安定、繁荣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从而实现人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使超越世间而又不离世间的人间佛教思想,充分发挥社会效果。在此基础上,佛教学者通过努力实践超越二元对立的绝对真理,追求自我完善,积极开发自性潜在的无尽宝藏,无限扩展新的生命力,掌握自己,利济他人,把小我融化为宇宙全体,共同奔赴光辉的未来,圆满实现人生的终极价值。

中国佛教协会赵朴初会长说:

‘修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是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密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这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具体的实践,这也是人间佛教的理论基础。’

真可谓语重心长,淋漓尽致!赵朴老的讲话可作为今天报告的最好概括。他的所谓菩萨行,正是佛教对人生价值的肯定。

这次报告的目的是和大家共同进行一次学术上的探讨,填补对佛教文化和哲学思想在认识上的某些空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