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皈依讲义(宏泰法师)(2)

二、 ┌烦恼魔者—贪、瞋、痴三毒,劫诸善法故。 ├五阴魔者—色、受、想、行、识五阴,迁谢不停故。 四魔┤ ├死魔者—地水火风四大,喻如四山,从四面来,逼切报命故 └天魔者—阻挠诸行者,令退道故。 四皆恼害

  二、
    ┌烦恼魔者—贪、瞋、痴三毒,劫诸善法故。
    ├五阴魔者—色、受、想、行、识五阴,迁谢不停故。
  四魔┤
    ├死魔者—地水火风四大,喻如四山,从四面来,逼切报命故
    └天魔者—阻挠诸行者,令退道故。
  四皆恼害,不能自由,故名魔者。

  三、说三为一者:
  《多论》云:“佛亦是法,法亦是佛,僧亦是法,正是一法。但虽有一义,相有差别。”
     ┌佛宝—无师大智,一切功德。
  相别者┼法宝—尽谛(真理)涅槃。
     └僧宝—声闻学无学功德。

  四、说一为三者
  《涅槃经》云:“云何为一?佛告摩诃波阇波提憍昙弥,莫供养我,当供养僧。若供养僧,即得其足。汝随我语,则供养佛;为解脱故,则供养法;为受用故,则供养僧。”


伍、翻邪三归

  大圣初成正觉,因提谓长者,开授三归之戒,翻邪归正,以为入圣的根本。三乘(声闻、缘觉、菩萨)行者,归宗进行,以为基础。三归的功用,正破三邪(外道邪师、邪法、邪众),济三途(地狱、饿鬼、畜生),接三乘(声闻、缘觉、菩萨),出三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佛法以此三归为本,通发一切戒品及诸出世善法,不同世间善法也。
  一、归依佛—佛陀秦言觉者,自觉觉他,故名为佛。归者,反还为义,反邪师,还事正师,故名归。依者,凭也,凭心灵觉,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也。故经云:“归依于佛者,终不更归依其余诸外道天神也。”
  二、归依法—达磨秦言法,法者法则,有轨范使人理解任持自性(万法依于一定的轨则而行,如火车必依于自己的轨道,方能运行),佛所说,若事若理,可为心轨,故言法也。归者,反邪法,还修正法,故名归。依者凭佛所说法,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法者,终不更归依诸外道典籍也。”
  三、归依僧—僧伽秦言众,众者和合,出家三乘行者,心与佛所说事理之法合,故名为僧。归者,反九十五种邪行之侣,归心出家三乘正行之伴,故名为归。依者凭心出家三乘正行伴,得出三途及三界生死。故经云:“归依于僧者,永不复更归依其余诸外道也。”


陆、四种三宝为所归

  现且分为两大类
  一、从事相上说,有住持三宝与化相三宝。
  二、从理体上说,有一体三宝与理体三宝。
        ┌佛宝—凡用玉琢、石刻、金铸、铜浇、泥塑、木雕、油
        │ 漆、墨画、绢绣、纸绘的佛像。
  所谓住持三宝┼法宝—凡是三藏(经、律、论)经典。
        └僧宝—凡是剃发染衣的比丘、比丘尼。
  因为佛入灭之后的佛教,端靠这一类的三宝,为之延续佛法的慧命,保持佛教的精神,传布佛教的教义,所以称为住持三宝。
        ┌佛宝—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示现成道及入涅槃的阶段中,
        │ 释迦便是佛宝。
  所谓化相三宝┼法宝—佛当时向弟子们所说的种种教示,如四圣谛、八
        │ 正道、十二因缘等等的道理,便是法宝。
        └僧宝—当时随佛出家的凡圣弟子,便是僧宝。
  这是唯有佛陀住世应化之际才有的相状,所以称为化相三宝。
         ┌佛宝—佛有觉照之能。
         ┌佛宝┼法宝—能说法,于法自在,故有轨持之能。
         │ └僧宝—佛无违诤之过。
  所谓一体三宝 │ ┌佛宝—法的本体,具有能生诸佛之性。
  (即是于佛法─┼法宝┼法宝—法的本身,就有轨持的功能。
  僧三宝中,各 │ └僧宝—法法平等,互不相妨(和合之义)。
  各皆具三宝的 │  ┌佛宝—僧有观照之智者。
  功德)    └僧宝┼法宝—僧有轨持之用者。
            └僧宝—僧为和合之体者。
        ┌从修证上说—凡夫皆以“惑、业、苦”而流转生死,若
        │ 能翻迷成悟,惑即成为般若,业即成为解
        │ 脱,苦即成为法身。
        │ ┌般若为佛宝。
  所谓理体三宝┤ ├解脱为法宝。
        │ └法身为僧宝。
        │ ┌佛宝—能观之理。
        └从理体(真如)上说┼法宝—所观之事。
         └僧宝—事理一如。
  注:凡夫所能见到的,只有事相的三宝,事相中的化相三宝,祇在佛陀住世时才有,佛灭之后,仅有住持三宝。然在三宝之中,虽以佛为最尊最贵,法为最高最胜,却以僧的地位最重最要。佛陀入灭之后,佛教的道场,要由僧宝来住持,佛教的经典,要由僧宝来保存,佛教的文化,要由僧宝来传播,佛教的信徒,要由僧宝来接引。因此,佛陀在世时,佛教以佛为轴心,佛陀入灭后,佛教则以僧宝为重心。僧人之中,固然有龙蛇混杂,我人归依,不妨择善而从,但于恭敬供养之心,则应一律平等。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等。佛经中说,虽是破戒比丘,仍足为人天之师,所以不得分别高低,更不得妄加批评。


柒、归依三宝的种类

  共有五等:
  一、翻邪三归—最初进入佛门。
  二、五戒三归—信佛之后加受五戒。
  三、八戒三归—六斋日受持八关戒斋。
  四、十戒三归—沙弥(尼)受十戒。
  五、具足戒三归—比丘(尼)禀受大戒。
  因为,凡是受戒,必有三归。最初入佛门,固须三归。加受五戒、八戒、十戒,皆以三归为得戒而纳受戒体,式叉摩那戒,比丘、比丘尼戒,虽以羯磨法受戒,但在受戒之中,没有不行三归依的。另有受大乘菩萨戒者,在忏悔与发愿之前,也必先受三归。因此虽说三归不是戒,却是一切戒之根本(其实三归之中含有戒义)。


捌、归依三宝的仪式

  在三归正范中,共有八个项目:
  一、敷座请师—由受归依者为师敷设法座,列供香花,灯烛整齐,再去礼请归依师升座。
  二、开导—开示三归依的意义。
  三、请圣—迎请十方三宝,证明受归,以及护法龙天,监坛护戒。
  四、忏悔—忏悔往昔业障,以求身口意的三业清净之后,纳授无杂、无染的三归戒体。
  五、受归—三归三结,并发三誓(断恶、修善、度众生)。
  六、发愿—发无上菩提之心,愿度一切众生。
  七、显益劝嘱—说明三归的功德殊胜,并嘱依教奉行。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