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化上人:佛说情想习气与善恶轮回的因果义理(2)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究竟这些地狱,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是各人有各人的业感,各人有各人的报应?惟

此诸地狱。为有定处。为复自然。彼彼发业。各各私受。惟垂大慈。开发童蒙。令诸一切持戒众生。闻决定义。欢喜顶戴。谨洁无犯。

究竟这些地狱,是不是有一个固定的地方,还是各人有各人的业感,各人有各人的报应?惟望世尊大慈悲,开导我们童蒙无知,亦令一切持戒的人,听到这个决定义理,大家都乐意持戒,谨洁奉行,不敢丝毫有犯!

佛告阿难。快哉此问。令诸众生不入邪见。汝今谛听。当为汝说。 

佛嘉许阿难说:你问得最对机,最合我意,我正想进一步为大众说明,因果是丝毫不爽,所以大家都要严持禁戒,才不堕入邪知邪见而受苦报。你们小心听著,我应当详详细细为你们解释。

阿难。一切众生实本真净。因彼妄见。有妄习生。因此分开内分外分。 

一切众生本具的如来藏性,本来是真如佛性,清净无染,只因一念妄动,迷失本真,致有无明而成妄见。由妄见而生妄习,以业感为因,将原本的一真,分为内分妄和外分妄。

阿难。内分即是众生分内。因诸爱染。发起妄情。情积不休。能生爱水。 

什么是内分呢?内分即身分之内,生出爱染。爱染即情:喜、怒、哀、乐、爱、恶和欲七情,在身内积聚不休就能生出爱水。

是故众生。心忆珍羞。口中水出。心忆前人。或怜或恨。目中泪盈。贪求财宝。心发爱涎。举体光润。心著行淫。男女二根。自然流液。

众生六根对境,就生起爱染,如鼻舌两根遇著珍馐美味,心想香味,口中自然流口水。眼耳二根对著已死的亲人,或怜其色声可爱,或怨恨其不幸早亡,现在已不见其形,不闻其声,目中自然流泪。如意根贪求财宝,心中就发生爱涎:一想财宝将至,举体就生光润。如身根贪著行淫,男女性器官自然流出液体。

阿难。诸爱虽别。流结是同。润湿不升。自然从坠。此名内分。 

阿难,各种贪爱虽然有分别,但流通形于外,蕴结藏于内,总是以润湿为性,所以还是相同的。润湿不能上升,一定向下坠,乃是自然的道理,这就叫做内分。

阿难。外分即是众生分外。因诸渴仰。发明虚想。想积不休。能生胜气。 

阿难,什么是外分呢?外分就是众生对身外的胜妙境界,发生仰慕渴求,就有虚妄的想念。想念积聚不休,就会产生一种殊胜之气。

是故众生。心持禁戒。举身轻清。心持咒印。顾盼雄毅。心欲生天。梦想飞举。心存佛国。圣境冥现。事善知识。自轻身命。

所以众生,若能坚心谨持禁戒,就能觉得举身轻快清净。若能心持咒,手结印,就会顾盼雄毅,无所畏惧。若是心想生天就会梦中飞腾天上;如果心中日夜忆念佛国,就会于冥冥中看见圣境;若想亲近善知识,就会不惜身命来奉事。

阿难。诸想虽别。?峋偈峭7啥簧颉W匀怀健4嗣夥帧? 

阿难,想虽然有种种的不同,但轻清是一样的,轻清就会高飞,不会下沉,自然有超越的性能,这就叫做外分。

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死逆生顺。二习相交。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