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夫欲学菩萨布施,具备此处所说知人之明的智慧心来行布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误施来意不善的乞者,未来必然与其‘共业’,自当谨慎小心! 5.菩萨行者若是正在发大施舍心普渡众生,而欠缺财物惠施,或者财物已经施尽的情况下,会用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运用正当营利的专业,赚取钱财,宿福所感,仅要稍事营业,招财进宝,不虞匮乏,续施众生,又感财源不断。(这是指在家菩萨而言) 一种是将这颗利他心,转向为众生方便说法的方向上去。规劝贫苦者及悭贫之人,发出欢喜心乐行布施,又令富乐者及常施者更加增长其布施心。当菩萨知道某家主人财富丰盈,乐好施,便会引导仁者前往他家求索,令其未来施德无量。或者亲自到乐施之家,随喜赞叹主人。自己虽然不能亲自布施,但经常随缘随力的帮助、劝勉施者、乞求者,坚定他们的利生心、向善心、学佛心,就是实行‘方便法施’的一种。(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持经) 这是现代任何一个自认已获成佛心的佛弟子,可以经常随喜做到的。否则明白了菩萨修行次第的实际利生内容,而不愿躬身力行,怎能在今生印证佛法的受用呢。 5.结论 以上是略举菩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运用智慧处理应急之道,广说无量。现代凡夫不仅前述所说的‘外布施’不容易做到,纵然有做,心念不净,所行有限,何况是‘内布施’?更何况是进一层在布施时,运用方便智慧正确的分辨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因为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本来是要利益众生,反而害了众生,这是最不容易处理的问题。而要做到像菩萨一样的广大外布施与内布施的行为,更是要在修学布施波罗蜜的因地历程中,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其他五度相辅相成的修持过程,才能圆满实现,乃至最后达到不愿所说‘在诸佛前,供具如意’‘布施圆满相’的理想。 而当净土菩萨回入十方世界广度众生时,必然会具备如上所说分辨外布施及内布施应施与不应施的深入修持内涵,进一步善用方便智慧圆满布施波罗蜜的施德。 以下将分辨如何从布施进入其他五度的修学情形。 (五)菩萨如何从布施进入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修学情形 菩萨,不是高不可攀的,更不是瑰丽神幻的词藻。一个实实在在往成佛道上走的‘初发心’菩萨,一定会经过布施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其他五度的行持过程,才能一步一步地从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由财施而法施—达到本愿所说‘在诸佛前,供具如意’的理想。 1.什么是布施圆满布施心? 一个初发心菩萨,经过最初的用饮食、财物供养诸佛及布施众生,而后施心辗转增加,为除众生苦难,能以亲眷及身肉布施众生,或用身肉换取饮食、财物,施舍乞者。当其觉悟光是财施并不能分担众生心灵上的痛苦时,又以纸墨书写法义,用经典惠施众生,令其闻法;并以衣服、饮食等四事供养法师,以求法财,甚至舍身求法(大般若, 经卷三百九十八)。而后智慧辗转开启,见乞者求财之时,贪心炽盛,乃以佛法开导众生,令入正道;后得法身,以其所证,为无量众生,应其根器,种种说法,广施无畏, 之行。凡此食施、财施、物施、亲眷施、身肉施、法施、无畏施,皆是从布施而开启,从布施辗转推进而圆满。所以当一个菩萨行者修学布施到达此种财施、法施、无畏施具足的程度,便称为布施圆满布施心。 2.什么是布施生持戒心? 当初发心菩萨行布施时,经过去除许多不净施的习气(见‘布施入门愿’)及不断地在动、静间薰陶‘大悲心’,因而能深刻地醒悟出唯有力行布施法门,才是最能摄化凡夫众生踏入不造十恶业,进入持戒初发心的重要引因。 因为任何一个具有‘悲心’的菩萨行者,皆会在静观中做这样的思惟:凡夫众生因为不知道布施,来世一定获得贫穷的果报;贫穷,是致使人类产生劫盗心最重要的原因,尤其现代更验印这句话。凡夫众生就是在自恃聪明及不满于现实生活的情况下,而做出许多抢劫、偷盗的行为,甚至常常因此而闯下滔天大祸,杀生害命,制造堕落恶道的机会,生生世世在六道轮回中受苦受难,实在可怜! 一个有悲心的菩萨,为了引渡众生脱离堕落恶道的苦果,所以发心从布施法门下手,首先帮助众生解决生活问题,减少他因为贫穷而造作恶业的近因。 进而从远处来想,世人因为蒙受菩萨布施的利益,生活得到改善,在他八识田中已经种下亲近三宝的善种,来世因缘成熟时,他这颗布施心、皈依学佛的心,一定会萌芽出来。这种因为布施而引生未来的福德善果,因为布施而引生学佛之心,逐渐远离十恶业造作,守持戒法的情形,就称为因布施主持戒的‘初发心’。(智度论卷十二) 这是从利他的观点来说明布施引生持戒的道理。相对的,当初发心菩萨行布施时,经过世间施的过程而导进出世间施的心路历程(见‘布施入门愿’),一定会彻底地净化贪执心,达到经常用恭敬心、清净心、正直心布施的境界,未来必然获得心地调柔、意业清净的果报,因为意念温和、莹净,当然尽未来际不会再做出杀盗淫妄等破戒的行为。当菩萨能够做到为求佛道而用清净心、正直心布施,不违犯菩萨戒律的程度,便称为已经成就从布施主持戒的坚固发心。也就是大乘义章卷十二所说的:‘修行施时,身口意净,不犯佛戒而行布施,名为摄戒。’(按持戒圆满的道理,将于‘持戒具足愿’广述) 3.什么是布施生忍辱心? 当菩萨进入发广大心布施时,乞者一定会闻风而至,如果菩萨不能令乞者称心如意,满载而归,经常会碰到受乞者逆骂,或遭乞者非理强索的情形。菩萨逢遇这种能令身心嗔恼的情况时,应当如何自处呢? 觉悟布施深理的菩萨,必然会经常做如下反省:我今天是为了追求佛道,而广行布施,没有任何人唆使我大开布施之门。既然是为了启开我的慈悲心、忍辱心、佛道心而行施舍,我岂可因布施遇到逆境而生嗔怒之心呢? 我今天尚愿意发大心将己身最难施舍的内外财物及身命,布施出去,何况是众生的怒骂‘空声’而不能忍?若我不能忍受众生的怒骂之声而行布施,就是‘不净施’!‘不净施’的果报,足以让我与‘怒骂我’的受施者来世结下牵扯不清的障道因缘。 当发广大心布施的菩萨,经常在布施逢遇逆境的当下,克制自己的情绪,反观这层道理,便能将这颗嗔恼心逐渐安定下来,真正朝难忍能忍,难舍能舍,生生世世为成就佛道悲心而行布施的方向做去,就称为布施生忍辱心。(按忍辱具足的过程,将在忍辱圆满愿广述)。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