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寂法师:成佛必经之路 一(3)

(4)身施的现世报 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说得再多文过其实的话,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安份守己。一有机会,便装腔作势,哗众取宠;品格不端,言行不一,不知洁身自好。刚开始时,人家或许被你装腔作势的精神


(4)身施的现世报

俗语说:‘言教不如身教。’说得再多文过其实的话,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安份守己。一有机会,便装腔作势,哗众取宠;品格不端,言行不一,不知洁身自好。刚开始时,人家或许被你装腔作势的精神感召所诱骗,但时日一久,捧得越高,摔得愈重;现宝的因果报应,就在‘身施’的正与反之表现上展露无余。你愿意做一个品格玉洁冰清,如光风霁月,俯仰无愧的学佛者,还是成为一个言不顾行,欺下罔上,哗众取宠的斗筲之人呢?好好反省吧!

(5)座施的现世报

在听经的时候,斋僧的时候,乃至于任何公共场合,或者在家居之时,见有僧众到来,迎请僧众就座,让座与僧宝听经……,或者于任何公共场合及家居之时,让座予老弱妇孺,那是座施的一种。在恭敬让座、迎座的当下,受到对方的微笑、致谢,使自己内心增添一分礼敬僧宝及‘末来佛’之心,就是‘座施’的立即现世报。这是任何人都可以学习的。

(6)房施的现世报

如何增长自己的学佛智慧?除了看书、闻法外,与三两朋友在家中聚会,互相交换心得,当然足使自己增长见闻智慧的一种。甚至发心在家内,挪出空房间,布置一个小佛堂,或在外面与众人合作租借场所,设立讲堂、念佛会、禅坐班……等,定朋聚会,请法师说法开示,乃至提供房舍供养僧众静修、弘法。其中大众闻法受惠的热烈回响,致使佛法绵延不绝的利益众生,安定社会,就是‘房施’最好的现世报。

(7)耳施的现世报

当你有机缘碰到周遭认识的人们,甚至不认识的人们,有痛苦、烦恼时,能诚心倾听他诉说苦恼而心不烦躁,就是耳施的一种,进一步说,能在面对他人毁谤,甚至听到周遭传答任何不顺耳的话,而能耐心的倾听,不排斥、不反弹、不报复,亦是其施的一种。因耳施而帮助人家减轻内心的痛苦,因耳施而减轻自己及他人的无妄之灾,因耳施—恭听法师说法而获得智慧、辩才……,就是耳施最实际的现世报。

(8)心施的现世报

面施、眼施、言施、身施、座施、房施、耳施的根本源动力,在于‘心施’的推动。没有一颗真诚施舍的心,以上七种布施成果,一定有限;相对的,所获得的现世利益,自然减低。

为什么一个人会待人虚情假意?一意孤行?表现出一副自命不凡、自我炫耀、局傲不逊、唯我独尊的态度?这正是‘相由心生’的写照。正代表他的心量狭小,心浮气躁,没有自知之明。

俗话说:‘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一个真正虚怀若谷、宽宏大量、信实不欺的谦谦君子,一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一个虚憍恃气、虚有其表,仅有井蛙之见的伪君子,也一定会在时间的验证下,暴露其短。这都是现世当中我们可以看得到因果报应。

少争一时之气,便减少一分烦恼,凡事以诚待人,别人自然以诚回应,这是从古至今,最高的谋略。

当你发现心中正在默默散发出为人关怀、祝幅、宽恕、感恩的真与善时,你已经点燃‘心施’的生命之光,种下布施的福种。

菩萨的悲心与愿力,就是从‘心施’的发心而延展开布施的修学次第,以致延伸出生生世世因布施而获得的富贵福德果报。一个凡夫俗子,欲踏上弥陀本愿所说菩萨因地修学布施的行列,首先一定要从以上所述七种不要本钱的布施开始学习。如果连不需要本钱的布施都做不到,还谈什么布施深入修学的次第呢?而且这仅是‘布施入门’的开端。不论小乘或大乘行者,都一定先从布施法门下手起步。尤其是‘心施’,更是布施入门的重心。

唯有从‘心施’下手学习,才能真正打开布施的大门,获得生生世世不可思议的福德果报,进而走向菩萨利益众生的菩提之道。

任何人都不愿来世投生在孤苦零丁、穷困潦倒的人家,不愿来世贫穷,又不敞开布施的双手,多修一些福德善种,这正是现代人贪财又吝施,心口不一的写照。

(三)现代人布施的态度

1.本篇说明的意义

福德深厚的菩萨,能对诸佛的圣名,生起敬信称念之心,因称名功德所感,生生世世投生尊贵之家,行菩萨道。甚至能于一念听闻佛名功德所感,而招感未来的人天尊贵果报。

凡夫众生宿福浅薄,听闻佛名,不能对诸佛圣德之名,生起强有力的敬信之忱。放在‘浅信’的称名下,无论往生净土成发愿生生世世以人间尊贵之身,行菩萨道,都难能如愿。

本愿‘四十三愿’,一方面是在启示闻忆佛名的功德力量,能令众生生世世招感人天尊贵的果报。一方面是在说明一位悲愿心重的菩萨行者能够仅在‘听闻佛名间’,便招感来世的人天尊贵果报,一定是宿世修学‘布施行’深入的大菩萨行者。

另一方面更是在说明念佛乃大布施,因念佛者捐弃内心的贪嗔痴(内布施),施舍外在的财物(外布施),供养三宝,广集净业资粮、求生净土。当从净土回入娑婆度众生时,必能在闻忆佛名间,达到生生世世获得人天尊贵果报,行菩萨道的目的。尤其在提醒欲求往生的念佛者,在修集往生的福德资粮间,应该注意、反省自己布施修福的心态,是否有违弥陀因地度生行愿布施的发心?

凡夫念佛者,尤其应承认及警惕自己的‘宿福浅薄’,不能因薄福、浅信称名而往生净土。

应该在了解了不愿所说的这位菩萨行者为什么能够因为‘宿福牵引’—在听闻佛名间,就能生生世世投生尊贵之家的果报后,更应积极念佛求生净土,并加强对布施波罗蜜的修学—学习大菩萨行者在因地念佛间,以‘布施行’为辅,积集往生的布施福德资粮,为自己尽未来际的菩萨道上,奠定生生世世投生尊贵家的佛道度生根基,才能与本愿所说的菩萨行者在听闻佛名间,生生世世感招人天尊贵的果报相应。

前篇谈及凡夫学佛者修学布施的次第,是从面施、眼施、言施、身施、座施、房施、耳施、心施的内容下手入门,进而就要认识布施法门许多非常重要的基础学习心态。

不论初机念佛者与初机佛教徒,或者自称已信佛多年,但布施的发心一直停留在佛道外,不能入门的佛弟子,以及依念佛者修积净业资粮的布施心态来讲,基本观念的探讨,是非常重要的,万万不可轻忽自己目前‘布施的发心’!

我们应该深刻地体认,现代大多数的佛弟子,学佛程度不能提升,都是因为入门的基础没有扎稳,才会似是而非地自称是老居士成老参学者,而却仍然是个‘初学者’犹不自知。故有必要将本愿所说大菩萨听闻佛名前的因地入门修持问题—布施行,来为初学者分辨‘布施波罗蜜’的基础,以正视听。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