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修行者入涅槃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5)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悟,了知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于是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
金碧峰禅师刹那间大悟,了知贪爱几乎毁了他的千古慧命,于是立刻把玉钵打碎,再次入定,并且留下一首千古名偈: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链锁虚空;

 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所以要进入涅槃的虚空境界,必须不染一丝迷情妄念,如此进入涅槃空境,则凡情不能扰,世道不足虑,就能无处不安住了。

涅槃虽然是远离世俗而安住虚空之中,可是这个澄明空境却非脱离现实生活而证得,那么这个离俗又住世的涅槃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内容呢?

住世的涅槃生活,至少要能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随机应化:

1.随遇而安的生活:六祖惠能大师证悟真法之后,为了避开争夺衣钵的人,在猎人队中藏身了十五年。每天虽然也随著猎人们到深山打猎,可是只要看到小动物误入陷阱,总会设法开网放生,又常在休息时对猎人们宣说佛法大意。猎人们把打来的野兽升火煮食时,惠能就到荒山野谷找可吃的树叶、野菜回来,寄在锅里煮;人家笑他有肉不吃,他就说:「我只吃肉边菜。」如此刻苦艰难的群居生活,惠能过了十五年犹不以为苦,因为他早已体证涅槃常乐的妙谛,所以能随所遇而逍遥自在,安住于不说法而随时说法,不持戒而处处持戒的境界。

2.随缘而住的生活:涅槃之后的生活,是一种随缘而住的生活。依照《金刚经》的记载,释迦牟尼佛虽已证得有余依涅槃,还是过著随缘而住的六度生活:

「尔时,世尊食时,著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一段穿衣、托钵、乞食、用饭、洗脚、打坐的生活,表面上看起来是庸俗平常的生活,可是在佛法上,佛陀却完整的显现了涅槃境界的随缘生活:著衣,是身上放光;托钵,是手中放光;入舍卫城依次行乞,是足底放光;吃饭,是口中放光;敷座而坐,是通身皆放般若智能光。像佛陀这样证悟涅槃的圣者,一样要吃饭、睡觉,一样有行住坐卧,并不排斥世间生活,一粥一饭之中,却早已泯除世间的贪爱痴迷,涵蕴著随缘而化的般若光芒,心月孤明,光吞万象,是与平常人的吃饭睡觉不一样的。

3.随心自在的生活:证得涅槃的人,既然已经住于毕竟空境,对于眼前身旁的烦恼障碍,能够观照它的无常性空,自然不执取一法而心生爱憎;心平行直,无处不自在,火宅慾海,也成了清凉安乐的国土。像《维摩经》里的维摩诘居士:「虽处居家,不著三界;示有妻子,常修梵行。」过的便是住于红尘而不染一尘,自在洒脱的生活。焦芽败种的小乘行者,不能了知诸法空性,排斥亷紫嫣红,唯有大乘根机的大菩萨,才能「百花丛里过,片叶不沾身」。

4.随机应化的生活:真正的涅槃生活,不只自求随遇而安、随缘而住、随心自在,对境不起迷惑,更要积极的投入世间,以无上的智能方便,随机度化众生,成就有情。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手持杨枝遍洒清凉,以甘露法水,止熄众生热恼渴爱的火宅,就是随机应化的涅槃生活

社会上有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以为信仰佛教应该离群索居,遗世独立,不管众生、社会、国家,每日茹素持斋,歛眉静坐;这种想法与佛陀随机应化的精神是大相违背的。

佛陀证悟后,并没有耽住于涅槃境界中,五十年间,他风尘仆仆地往来恒河两岸,踏著滚滚黄沙,走进众生的家中,把佛法的甘霖带入众生干涸的心田。今日的佛教徒,也要秉持佛陀度众的大悲愿,走出山林,投入社会,随机应化,回馈众生,使社会更祥和乐利,充满幸福。

涅槃之后的应化生活,是儒家「任重道远,死而后已」的精神,也是地藏王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的大悲心;随机应化,自度度人;绍隆佛法,普济众生,这才是涅槃的真正生活。

三、涅槃的体验与求证

如何才知道有涅槃呢?这个问题很难具体答复,好比有人问:「大海的水有多少?海里的鱼虾生物有多少?」同样的,「涅槃的形态怎么样?位置怎么样?年数怎么样?」这些问题也是没有办法用譬喻、数目来表示,因为涅槃不是依靠俗世的任何事物形成的。非已生、非未生、非当生、非过去、非现在、非未来;非前五根所能识别。涅槃超越有漏世间的一切对待,涅槃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能用语言文字来直接描绘的。但是,经由对佛法层层渐进的证悟,还是可以体验到涅槃的存在。就像我们不能用手捕捉风,可是我们确知有风存在,好比我们不能以色彩、形状来表示涅槃,却可以经由种种实证来体悟涅槃的存在。涅槃如虚空无法把捉,不能限定,超越我们感官的经验世界,涅槃就是佛的境界,「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净其意如虚空」;在这个清净的大智心里,我们可以真实地体验到涅槃的存在。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