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云法师:佛教修行者入涅槃之后的境界是什么样的?(3)

9.涅槃如醍醐:涅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中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上土质坚

9.涅槃如醍醐:涅槃就像醍醐灌顶,具有道德的美丽光彩,有戒行的芬芳香气,还有美味可口的滋味。

10.涅槃如山峰顶:涅槃又像高高耸立的山峰顶,在风雨飘摇中一样卓然不动,任何的烦恼恶贼都难以攀登。峰顶上土质坚实,所有烦恼、痛苦的种子都不能生长,是完全脱离一切有漏污染的境界。

(四)从涅槃的种类和层次来解说

涅槃有层次等级之分,如同教育有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阶段,每个学习阶段的境界也各不相同。以下把涅槃的种类,按照深浅的层次一一说明:

1.庸俗的涅槃:印度有一位外道,吃饱饭后,志得意满的拍拍自己的肚子说:「这就是涅槃!」生病的人病好了之后享受安乐,说他涅槃了;穷苦的人捡到七宝财物,生活舒适起来,也说进入涅槃境了;胆小的人本来畏惧外缘,后来有所皈依而不怕了,也说是证得涅槃。像这种偏重饱食、健康、财富、依靠之类的涅槃,都是以满足物欲享乐为主,谈不上精神的不朽,是世俗境界的涅槃。

世俗的涅槃因为建立在变化不定的外缘上,所以随时会消失,会有反效果,享有的时间也很短暂,这种庸俗的涅槃,不是真正的涅槃。

2.有余依涅槃庸俗的涅槃只是小学程度,有余依涅槃则是中学水平的涅槃。在有余依涅槃的境界里,虽然还有肉体存在,仍有饥寒苦乐,可是,心性能断尽一切烦恼,不受饥寒苦乐的影响,平静安然面对人生世事,这就是有余依涅槃。有余依涅槃虽已破除我执、断尽烦恼,但还不能真正进入无苦的天地,因为有身体存在,饿了要吃、冷了要穿,会疲劳、会老、会病,还不是完全究竟的涅槃

但是能证入有余依境界,就不会因身苦而引起忧愁烦恼等心苦,在证入法性时,也能体验到不生不灭的法味。例如,佛陀的首座弟子大迦叶尊者,他虽是二千五百年前的人,还活在这个世界上。大迦叶尊者奉佛陀的慈命,捧著佛陀的袈裟衣钵,等到六十七亿年以后,弥勒菩萨降生成佛,龙华三会时,把释迦牟尼佛的衣钵传交给弥勒菩萨。几十年前,法国的柏克森博士曾在印度的鸡足山(一说为灵鹫山——看雪客注),大迦叶尊者涅槃的地方遇见尊者,并且皈依在他的座下。

还有,十八罗汉中的长眉罗汉,即《阿弥陀经》中的宾头卢颇罗堕尊者,他奉了佛陀慈命,要在末法时期度化痴迷众生。《高僧传》里,有东晋道安法师与长眉罗汉对答的记载。

3.无余依涅槃这种涅槃的境界是大学的阶段。此时业报已尽,身体亦无,身与心的组合都离散了,不再引发新的身体、新的苦果,而能将自己的真如本性流露于造化之间,与万事万物合而为一,无迹可寻,所谓「十世古今始终不离于当念,无边刹土自他不隔于毫端」,就是说明这种「通天人,合内外」的无余依涅槃

《增一阿含经》记载,通天梵志尊者证得神通,能一眼看出各人的宿命和造化,如果有人指著一堆死人的骸骨请他辨认,他能立刻断知这是某人,死于某年某月,丝毫没有差错。有一次,佛陀指著一堆骷髅要他辨认,梵志凝神看了很久,却看不出是谁,也不知死因及往生处所,佛陀对他开示:「这是已经证悟涅槃的人,他的精神已到无始无终、无内无外的光明世界,能够无生无死,契理契机,横遍十方,贯通法界;所以,你无法从他的骨灰中辨识其身分,他是东方世界普香山的南优陀延比丘。」可见,证得无余依涅槃的阿罗汉,是无法从肉身灭处来指认的,因为他早就业尽报息,完全不受凡身牵系罣碍了。

4.大涅槃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如来的法身。《胜鬘经》说:「法身即如来大般涅槃的体。」大涅槃是诸佛的法界,是诸佛甚深的禅定,是常乐我净的境界。《法华经论》阐释涅槃说:「惟有如来证大菩提,究竟满足一切智能,名大涅槃。」

另外,唯识家所讲说的涅槃有四种:

1.自性清净涅槃:一切的法相真如,虽然会受外在的影响而有污染,但是法身自性是清净不变的,具有无数无量的微妙功德,可以无生无灭,澄明虚空,一览无遗。这个真如本性是一切有情万物众生平等共有的,与一切法不一不异,任何人都可以不假外求的证得这个清净自性。

2.有余依涅槃:与前面所说的有余依涅槃相同,这时真如已脱离烦恼障,虽然还有微苦所依未灭,但是种种烦恼已经了断,不再受众苦交迫。

3.无余依涅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