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终须知(5)

答: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融合的缘故。一种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受信愿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的佛力不可思议。一种是心力,就是我们众生各

答: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因为有三种不可思议的力量融合的缘故。一种是佛力,就是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四十八个大愿心,摄受信愿念佛的众生,往生西方的佛力不可思议。一种是心力,就是我们众生各人现前这一念的心。对于这一念心有三义:(一)是心体,这一念心的本体,与诸佛是相同的,没有丝毫的差别。不过诸佛是常悟不迷,背尘合觉,那心清净,具足无量功德智慧。我们各人是常迷不悟,背觉合尘,这心秽染,具足无量烦恼惑业。设使我们各人若能发心念阿弥陀佛,正当念佛的时候,当下就是返迷归悟,背尘合觉了。那无量的烦恼惑业就全净,那无量功德智慧就全显,这个念佛的心当体就同诸佛一样了。所以古德说:‘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就是圣人与凡夫同一心体,诸佛和众生共一心源的缘故。念佛成佛,比如煮米作饭,这是当然的事情。

(二)是心量,这一念心量,广大无边。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就是心量是广大无边的。怎样的广大呢?经中说:太虚里头,有不可说的佛刹微尘数的世界种,中央有一个世界种,名叫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这个世界种有二十层世界,我们所住的这个娑婆世界和十万亿国土外的极乐世界,同在这个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的第十三层里。那么一个世界种就有这样的大了,何况有佛刹微尘数的世界种呢?这许许多多的世界种,尚是在太虚里,那太虚尚是在我们各人一念的心量里,这可见我们各人一念的心量,实在是广大无边,所以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我们大家若能了解自己这一念的心量,这样的广大无边,那么就对于念佛的人,临终一念的心,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不会疑心了。

(三)是心具,这一念的心,具足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的十种法界,而这十种法界,又是这一念的心所造成功的,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造十恶业,那就是造畜生、饿鬼、地狱的三恶道了。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造十善业,那就是造天、人、修罗的三善道了。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念阿弥陀佛,那就是造佛了。经上说:‘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换一句话来说,是心若作众生,是心就是众生了。所以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若是念佛,就是作佛了。这念佛的心,当体就是佛了。要晓得我们各人这一念的心,本来具足佛的功德智慧,一念的心若是念佛,就是佛了。这是心具、心造的道理。假使大家每个人都能了解这种意义,那么对于念佛就能成佛的道理,自然不会不信了。以上的心体、心量、心具,说起来虽是有三种道理,其实是整个不可分离的。我们大家每个人自己这一念的心,有这样的无穷无尽的大妙用的缘故,所以才说众生心力不可思议。一种是法力,就是信愿念佛感应道交的法力不可思议。凡真信、切愿、至诚念阿弥陀佛的洪名,那佛力、法力、众生心力,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统统融合在一句阿弥陀佛的洪名里头了。因为有这三种不可思议的力,融合于一念的缘故,所以临终一念的心,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古人说:‘会三力于同时,收成功于一念。’就是这种道理了。

助念人应该了解的几点

一、发心帮助他人念佛往生西方,就是替代如来担任度化众生了生脱死的一大责任。我们执行这个救度众生的大事业,必定要切实认真行事,切切不可敷衍了事,错误他人了脱生死的大事因缘。谨慎!谨慎!

二、凡到病人家里来助念,先须召集亲属,说明凡人临终,乃超升和堕落的最要关头,这个责任是在你全家亲属的身上,你们做家眷的人,若要使病人超升,不致堕落者,必须一一都要听从我们助念的指导,一点不可违反,那就保证临终的人,必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三、助念的人到了病人房里,对病人的态度要诚恳,说话要平和,病人听到见到,心里就不会怀疑了。先要赞美病人平素的善行,使令病人心生欢喜;其次再说种种善巧的法子,使令病人心生安乐和生起求生西方的正信。助念的人看见病人,应该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属想,要晓得在这生,虽然不是真实亲属,或一生、二生、三生前,也许做过亲属,不能全说没有。助念的人,若能将病人当作自己亲属想,那帮助念佛的心,就比较亲切得多了。

四、病房里头,除对病人讲开示外,其余一切的人、一切的话,不准对病人接谈,也不准在病房里闲谈杂话,免得病人听到分心,忘失正念。如有亲戚邻居,欲来探望病人者,助念的人,须要问他:‘你来是为帮助病人念佛不是?’若是的话,便须听助念的人指导,免得发生妨碍;若不是来为帮助念佛的,那就随时对眷属说明,领客人到别的处所去招待,免得病人相见,发生情念,妨碍正念。这是助念人的责任所在,不可怕难为情的。若是为面子人情的缘故,妨碍病人忘失正念,不得往生者,那就是违反我佛度生的本怀,也不合于助念的宗旨了。

五、念佛或六字四字,或紧慢高低,必定先要问过病人自己的欢喜。如病人不会开口讲话,那么念佛不可太紧,若紧,就听不清楚;也不可太慢,若慢,就气促接不上,尚且会容易昏沉;也不可太高,若高,助念的人,自己难能持久;也不可太低,若低,听不分明。所以念佛最宜不紧不慢,不高不低,句句分明,字字清爽,使病人句句入耳,字字经心,这样的念佛,真正是为助念。切切不可随自己的意思,紧的紧、慢的慢、高的高、低的低,若是这样的念佛,虽是助念,那病人难得利益。要晓得助念是因为病人临终的时候,元气衰极,自己念佛提不起的缘故,全靠他人把这阿弥陀佛的洪名,念得分明清楚,使病人的心,念念归入这句阿弥陀佛的洪名上来。常常要关照一切的事情,不使动摇病人的心念。使病人的正念,念念继续,命终最后一念的心,随著所念的佛,往生西方。这是我们助念的人,达到替代如来担任度化众生,了脱生死的责任的真实目的了。

六、或助念经过几多的时间,病人忽然精神发旺过前,也能说话或叹息,以及身体活动,种种情形,那么助念的人,须要注意,切不可作好起来看。病人如有这种情形发现的时候,不过二小时就会断气。比如一盏油灯,油慢慢的尽,那灯光也慢慢的暗,到了油尽完的时候,那灯光忽然发亮,顷刻就灭了。凡病人将欲断气的时候,多有这类的情形。往往听说:‘助念多日了,病人忽然精神发旺,也能说话、叹息、种种情形。那助念的人,没有相当的经验和见识,当做病人好起来看,就停止助念了,未过二小时,那病人即断气。’所以对于这种境界,我们助念的人,须要认识的。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