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严法师:找到幸福的起点(4)

而「贪求」则是无止尽的欲求,无论看见别人拥有什么,自己都想拥有。例如,看见别人有一栋房子,就兴起想要拥有一栋房子的念头;如果别人拥有一辆进口车,则又转念想要拥有一辆进口车。无论该不该要、能不能要、需
     而「贪求」则是无止尽的欲求,无论看见别人拥有什么,自己都想拥有。例如,看见别人有一栋房子,就兴起想要拥有一栋房子的念头;如果别人拥有一辆进口车,则又转念想要拥有一辆进口车。无论该不该要、能不能要、需不需要,凡是自己想要的,就要得到手。所以,贪求并没有什么道理,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求,是不切实际的。      有些人利欲熏心,为了贪求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而走旁门左道,结果往往因而倒大楣。例如,金光党就是专门利用人们贪小便宜的心理弱点,引诱人上当,来达成诈财的目的。此外,有些人虽不向人求,却转而向鬼神、佛菩萨求。例如到庙里许愿,等自己真的发财了,再回到庙里还愿,为神明「安金身」。不过,这种短暂利益的交换,只是一种贿赂神明的手段罢了。      就像在人世间有行贿、受贿的人,在鬼神界也有受贿的鬼神,但是,佛菩萨或是正派的神明是绝对不会受贿的。会受贿的鬼神就像人世间的贪官、污吏一样,虽然能暂时满足你的需求,好象真的有点效果,但一时的利益总是像肥皂泡一样虚幻,很快就消失了,换来的却是无法自主的未来。即使是「点石成金」的法术,事实上也只是一种障眼法,如果被点的东西本来就是一块石头,将来还会是一块石头。而神明或佛菩萨真的应许了你的愿望,也只是暂时预支自己的福报,以后还是要偿还的。      因此,非分的贪求一定会带来痛苦。即使求到了,也像是举债借来的,借的愈多,将来要还的就愈多,现在的快乐就是将来的苦果。所以,如果不好好地努力培福、奉献,罪过是很大的,将来要承受的因果责任难以想象,也许来世做牛做马都还不起。      其实,人如果想求福报就要先努力培福,如果不培福,而光是享福,就等于是欠债,就像向他人借款一样。所以,一个人该拥有多少就拥有多少,没有人能够平白无故地赚到钱、得到富贵。如果真能不劳而获,将来可能还要付出更多的代价。      站在佛法的立场,一般人求学、求职、求富贵都是应该的,但我们的追求应该要合理,而且要付出自己的努力作为代价。其次,要明白权利、义务和责任的关系是并行的,我们如果要求福,就要先培福;要享受权利,就要先尽义务,这就是因果。只有合乎因果道理的追求,才是最好、最可靠的,否则就是贪求,即使勉强得到了,祸患也会跟着来。      所以,我们要用「求愿」的方法,为达成目标而努力奉献,切勿用「贪求」、迷信的方法,否则会得不偿失。
找到幸福的起点 -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许一个不会落空的愿      人人都有愿望,但不一定所有的愿望都能实现。愿望会落空,是因为通常我们都只重视眼前的一个小点,例如心中想要得到一朵花,一旦无法顺利获得,就会认为自己的愿望落空而觉得沮丧。其实,如果没有花,能得到一枝草也不错;即使没有花、没有草,能得到一根树枝也很好;就算什么都没有,我们的心也不要受影响。      事实上,要为他人、为众生所发的愿,才能叫做「愿」。如果只是为了满足一己的私心,则只是一种贪念,而建立在贪念之上的愿望,当然很容易落空。既然真正的「愿」是为了众生而发,而众生是无穷无尽的,所以我们的愿永远都不可能完满。就如佛教所说的「虚空有尽,我愿无穷」,一直到成佛为止,我们的愿都不可能全部满足。因此,愿只是一个方向、一个希望,指引我们不断地往前走而不偏废。      然而成佛以后,愿真的就完全实现了吗?虽然十方世界中已经有许多佛,可是还有那么多尚未成佛的众生有待得度。所以,成佛以后还是要不断依照着自己的愿力往前走,而且是永远都走不完的。例如,自从释迦牟尼成佛以来,虽然他自己已经没有事了,但他才真正开始要度众生,而众生无穷,自己的愿力当然就是无穷的。      所以,当我们对于愿望的实现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时,千万不要太在意,只要明白自己有这份心就够了,对于尚未完成的部分,仍然要秉持初衷继续做下去。这一次完成不了,还有下一次,即使这一生做不完,后代的子子孙孙都可以继续努力。而且从佛教的立场来看,人的生命是由无限的生命过程所累积,一生只是一个过程,这一生过完了,还有下一生,永远都有实现愿望的机会。      另外,想要度众生还需配合种种因缘,如果某个众生得度的因缘成熟了,我才能够度他,如果因缘尚未成熟,也不能只是等待因缘,而要先促成让他得度的因缘。      例如二十年前,我在美国东岸弘法时,虽然南北走了好几遍,可是连一个徒弟也没有,当时就有人对我说:「圣严法师,您的愿好象落空了。」我说:「没有落空,我今天是来撒网的,过一段时间再来收网、捞鱼。即使没有捞到也无妨,反正网已经撒下去了,总有一天会捞到鱼的。也说不定是因为现在鱼还太小,而我的网眼太大了,就算捞起来,鱼又会从网里跑掉。所以,等小鱼长大变成大鱼,自然就会进我的网了。」      二十年后,美国东部已经有很多人学佛,最后到底是不是由我去捞鱼,已经不是重点。虽然我不一定能够得到回馈,表面上好象愿望落空了,然而撒网本身就是我的愿心。就如佛教所说的「功不唐捐」,我们所做的任何努力绝对不会白费,一定会有它的功能,即使现在看不到,仍会在未来渐渐地展现出来。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