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父母三宝,恭敬随能施,具忍辱柔和,得生忉利天。 自不乐忿诤,劝他令和顺,纯善修净因,得生焰摩天。 乐多闻正法,专修解脱慧,喜赞他功德,得生兜率天。 于施戒诸行,自性常爱乐,起精进勇猛,得生变化天。 是最上有情,具沙门梵行,增长解脱因,得生他化天。’ (六趣轮回经) ◎五百世常为人作苦工的贫生口业:‘比丘不事生产,不做苦力,为什么要给他吃饭?’ ◎优婆塞戒经卷六·五戒品:‘善男子!若得人身,多饶财物,兼得自在,先应供养父母、师长、和尚、耆旧、持法之人。供给远至、初行之人、疾病所需。言则柔软,多有惭愧。不偏信敬有德一人,见有贤圣持戒、多闻,能以舍宅、饮食、卧具、衣服、病药而供养之。深信僧中多有功德,修习向道,得须陀洹果,乃至能修向阿罗汉,得阿罗汉果。修金刚三昧,电光三昧。观如是已,平等奉施。如是施已,得无量福。是故我于鹿子经中,告鹿子母曰:虽复请佛、及五百阿罗汉,犹故不得名请僧福。若能僧中,施一像似极恶比丘,犹得无量福德果报。何以故?如是比丘,虽是恶人,无戒多闻,不修善法,亦能演说三种菩提,有因有果,亦不诽谤佛法僧宝,执持如来无上胜旛,正见无谬。若供养僧,即是供养佛僧二宝。若观佛法功德微妙,即是具足供养三宝。’ ◎善生言:‘世尊!云何菩萨趋向菩提,其心坚固?’‘善男子!菩萨坚固,具足四法:一者、受大苦时,终不舍离如法之行。二者、得大自在常修忍辱。三者、身处贫穷,常乐施与。四者、盛壮之年,常乐出家。’ ◎善男子!一切施中,施无怖畏,最为第一。是故我说,五大施者,即是五戒,能令众生离五怖畏?……善男子!有五善法,围绕是戒,常得增长。如恒河水。何等为五:一者、慈。二者、悲。三者、喜。四者、忍。五者、信。……离五戒已,度生死者,无有是处。善男子!若人欲度生死大海,应当至心受持五戒。 ◎一切善恶,皆因我身。善男子!生忍因缘,有五事:一者、恶来不报。二者、观无常想。三者、修于慈悲。四者、心不放逸。五者、断除嗔恚。……若人软言,净身口业,和颜、悦色,先意问讯,能观一切苦乐因缘,当知是人能修忍辱。 般若波罗蜜多 印顺导师‘般若经讲记’节出。 ◎‘波罗蜜多’--( 1)事业成办,圆满成就。(2)到彼岸,即‘度’之意。 ◎佛法的目的,在使人生的苦痛得到解决,达到超脱苦痛的境地。能解除这人生苦痛的方法,名之曰波罗蜜多。 ◎想控制自己,解放自己,非认识自己不可。佛法主要的在教人怎样觉悟自己,改进自己以得痛苦的解除。 ◎依佛法,社会只能在人类充分觉悟,提高人格,发展德性,社会才能完成彻底的更高度的和平与自由。 ◎须从解除自己身心上的烦恼矛盾下手。 ◎佛法解除苦痛的方法是如何呢? ( 1)充实自己,增加反抗的力量。 ( 2)消灭苦痛的根源。 ◎度苦、除苦,是著重在自我身心的改善与解放的。 ◎从人生正觉中去解除苦痛。 ◎释尊就确定了解脱自他苦痛的大志,走上出家、成道、说法的路。 ◎致苦的原因,主要是原于我们内心上的错误(欲、见),及由于内心错误而引生行为的错误。 ◎释尊教人从行善止恶的行为纠正,达到内心的清净解脱--六波罗蜜多。 ◎不要做思想的奴隶,做欲望的奴隶。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因缘和合与消散的过程中流转。 ◎从过去而招感流转到现在,那么由现在的行为也还要招感到未来。这三世流转的生死,可说是生命之流,都是因心的错误指导行为而引生的。 ◎我们要消除苦痛,非从内心上的爱欲和知见改造起不可。自然,这就是行为的改善,也就是人我关系的改善。 ◎改造错误欲见的方法,六波罗蜜多实为主要-- ( 1)布施:牺牲自己的精神和物质甚至生命,去作有益于他人的事。 ( 2)持戒:不应该做的,决定不做,应该做的,努力去做。‘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 3)忍辱:正名为忍,彻底解除人生的苦痛,须要极大的坚忍才能成功。 ‘施、戒、忍’著重在行为的改善。 ( 4)精进:对于善的事情,抱定决心去作。严肃的、坚强的、向上的、百折不回的勇气与决心,即是精进。 ( 5)禅定:静虑,即精神的安定与集中的境界。由于禅定的力量,可以控制自己的内心。这确是体验真理,发生智慧必须的特殊训练。 ( 6)般若:即智慧,‘五度如盲,般若为导’,只有智慧才能彻底度一切苦。 智慧是领导者,它需要与布施等行为配合起来,使所修所行不致发生错误,这才是佛法重智慧的真义。 ◎般若慧是从深刻地体验真理所得到的。 ◎依佛法说,一切事物的存在,都不过是原因条件的假合,凡是假合而成的东西,它底本身一定是迁动变化的;他依原因而存在,同时又与他法作缘,他法也迁流变化而存在。这种互相影响互相推动的关系,佛法简称之曰因果系。 而得‘三法印’。 ◎空,是真理中最高的真理,最究竟的真理。是充满革命的积极性--‘大乘之革命’! 修行 修行者本质 ◎慈悲是在人间实现的。 ◎慈悲不是脱离污浊的世间,而必须向这生死罪恶的世界中投入。 ◎把他人的痛苦引为自身的痛苦,是献身爱他人的极致。 ◎慈悲行的实践者是‘苦他人之苦的人’。 ◎‘菩萨为诸有情,于生死堪受一切苦’。 ◎菩萨行者须立誓做他人的替身。 ◎‘愿我念他所爱,如念自寿命。 愿我念众生,万倍胜自爱。 愿彼所作恶,于我果报熟’。——《宝行王正论》 ◎‘是故大人王,于一切众生,当起慈悲心,施与无怖畏,当满世尊意,广起舍利塔’。——(比丘劝阿育王) ◎‘行慈心者,即得见文殊’——《文殊师利涅槃经》 ◎慈悲的完全俱现者就是佛。所以佛不会惩罚恶人,且对恶人更加怜愍。因而恶人得救,乃是惟有佛教才有可能的事。 ◎自己的救度,存在于不断实践修行之中。 ◎信仰应成为行为上的努力而显现出来。 ◎觉悟一切诸法皆是实相平等,叫做上求菩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