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笔记下册(海涛法师编著)(10)

◎‘平心静气,心神集中,纯净及不受污染,仁慈对待所有众生,这是达到最高境界之道。’ ◎‘你应该发展对敌友一致的爱心,当爱心发展到完美时,你会证得正觉。’ ◎‘我对无脚的有爱心,我对有双脚的亦有爱心,对

◎‘平心静气,心神集中,纯净及不受污染,仁慈对待所有众生,这是达到最高境界之道。’

◎‘你应该发展对敌友一致的爱心,当爱心发展到完美时,你会证得正觉。’

◎‘我对无脚的有爱心,我对有双脚的亦有爱心,对那些四只脚及多只脚的,我也有爱心。’

◎‘一切众生,一切生物,愿大家都有好运,不遭受任何伤害。’

◎‘经常快乐的是智者,他内心完全自由,不为感官之欲染污,他平静,并且不执著。’

◎‘摆脱贪欲、超越所有感官之欲,是世间之乐。但弃除自负的“我是”,为至上之乐。’

◎‘空的东西才发出声音,盈满的常常平静无声。愚者有如半满之壸,智者则像又深又静之池。’

◎‘保持身体寂静、言语寂静、心念寂静及毫无污点,贤者从寂静中受惠,真正地洗掉罪恶。’

◎‘和平、沉默与自制、静默少言,不傲慢自负--这人除去所有罪恶,有如风刮尽树的叶子。’

◎‘佛陀在这世间出世,在这世间成长与居住,但不为尘世所污染,好比莲花不为浊水所污染。’

自性

开展生命自觉的实践

◎体悟‘生命共同体’的真实感受,发挥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人道精神!

◎明天与死亡究竟哪一个最先到来。透过死亡来思维生命存在的意义与众生相依的关系。

◎唯有正视苦难的存在,人们才会份外珍惜原先为我们所习以为常的一切。苦的觉悟是佛陀人生观的起点,而以解脱为最后的目的。

◎如实面对无常的提醒,而了解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它注定迟早都要来扣门,更产生反省与惜福的心。

◎真正的幸福其实不在于财物的多寡,亦不在于地位名誉的高下,而在于我们是否能珍惜每一个当下,疼爱每一个与我们今世有缘相聚的众生。

◎面对无常,一般人有两种方式:一是消极逃避,一是积极面对。前者只会带来焦虑、恐惧、挫折与沮丧;后者却能勇于承担苦难,唤起无畏的自信与动力。

◎面对无常,我们应该感谢,它提醒我们生命的可贵与有限,让我们格外地懂得以慈悲喜舍心与人相处的意义。

◎面对无常,我们还是应该感谢,让我们知道苦迫的痛苦,知道烦恼的原因,知道烦恼可转成涅槃寂静,知道有方法可解脱烦恼,彻底迈向涅槃之道。

◎外界的一切天灾人祸都在向世间说法,都在说色身危脆,都在说我们的生命是苦、空、无常。

◎我们当以最寂静的心回向世间的苦难。

◎‘大厦千间,夜眠不过八尺’。

◎对于心外的空间不必去争执、占取,重要的是,必须去体会心内的空间。

◎佛经上说‘心包太虚,量周沙界。’俗谓‘宰相肚里能撑船。’我们应开展心内的世界,扩大心内的空间。

◎〈五苦章句经〉说:‘心取地狱,心取饿鬼,心取畜生,心取天人。’这是说明三涂六道都取决于人心的一念。

◎发心,才能把事情做好;立愿,做事才有目标。

◎〈劝发菩提心文〉说:‘金刚非坚,愿力最坚;虚空非大,心王最大。’

◎布施,是自己发财之道;持戒,是自己平安之道;忍辱,是自己做人之道。精进,是自己成功之道;禅定,是自己安心之道;般若,是自己明理之道。

◎〈华严经〉云:‘常行柔和忍辱法,安住慈悲喜舍中。’

自心即佛法

◎菩萨在布施食物的同时,希望接受者获得长寿、美丽、幸福、力量、智慧,乃至最高涅槃之果。

◎菩萨给予饥渴者饮料,以使接受者熄灭情感的贪欲。

◎菩萨给予需求者衣服,以使获得道德上的惭与愧。

◎菩萨给予他人方便,以使修习神通。

◎菩萨给予他人名声,以使品味道德的芳香。

◎菩萨给予受者鲜花和香油,同时希望受者得到佛陀善德的尊荣。

◎菩萨给予他人座位,以使成就觉悟。

◎菩萨布施众生住处,希望他人与自己成为世界的皈依处。

◎菩萨给予他人光明,以使得到五眼:即:肉眼、慧眼、天眼、佛眼、知一切眼。

◎菩萨给予他人相貌,以使具有佛陀的庄严。

◎菩萨给予他人声悦,以使修习美妙的梵音。

◎菩萨布施他人美味,以使深受大众喜爱。

◎菩萨给予他人亲近,以使获得佛陀妙相。

◎菩萨布施众生医药,同时希望病者成就涅槃。

◎菩萨解放奴隶,同时希望人们不再受情感的奴役。

◎菩萨舍离自己的孩子,以使对一切众生施以父母之情。

◎菩萨舍离自己的妻子,以使成为世界的主人。

◎菩萨抛弃自己的国家,以使继承真理的王国。--出自于〈行藏论疏〉

◎目犍连尊者常劝告大众说:‘慎莫不孝父母师长,口业以及心恶念不可不慎。否则,自作自受,业报难逃。’

◎唯有爱心才能对治嗔恚;唯有慧剑才能斩断无明。唯有慈爱才能克服仇恨。唯有教化的心灵才能拥有快乐、健康的举止、言语和想法。

◎修行的重心是观察动机、审视心灵。

从心开始、从心出发、过心生活。

◎看经、听经、读经皆要消归自性。

◎〈心地观经〉:‘能观心者,究竟解脱;不能观者,究竟沉沦。’

◎‘一念万年,万年一念。’要善用其心,不得斜用心!

◎修行,或者禅坐,是在心理完成的,不是在身体。

◎‘歇即菩提’,‘诸佛毫光照大千。’‘一念清净即法身显现。’

◎戒是指戒掉妄想。‘罪由心忏’,造罪既是由心造,忏悔也是由心忏。心空即忏。

◎〈华严经〉:‘是故善男子!应以善法,扶助自心;应以法雨,润泽自心;应以妙法,治净自心;应以精进,坚固自心;应以忍辱、卑下自心;应以禅定,清净自心,应以智慧,明利自心;应以佛德,发起自心;应以平等,广博自心;应以十力四无所畏,明照自心。’‘自心即一切法’

人性的光辉

◎世界和平唯有靠人格的完成。以完成人格为目标的宗教则有佛教。而人格的完成则唯赖智慧,慈悲与勇气(菩提信愿)三者之调和方可达到。

◎充满欲望的人所建的宫殿并非佛的住所。即使是月光会漏进来的简陋小屋,若以直心人为主人,就成为佛住的地方。

◎唯有透过心灵和平的开发,方能达成我们个人及我们周遭世界的真正和平。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