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良心,救家园,欢迎访问大地救援!

无量光佛教网

沉迷智能手机令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

网站:大地救援 日期:2014-05-16发布:无量光
本报记者 王琳 前不久,当网友们很愉快地在网上狂发狂转母亲节祝福的时候,有人喊了一声你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手指戛停。 很多人把现在家庭成员间缺少沟通的原因归结为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
本报记者 王琳
本报记者 王琳

  前不久,当网友们很愉快地在网上狂发狂转母亲节祝福的时候,有人喊了一声“你这么孝顺,你妈知道吗?”手指戛停。

  很多人把现在家庭成员间缺少沟通的原因归结为科技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出现,的确,在尖端的技术和多彩的游戏面前,人们会因为沉迷其中而令生活变得单调,甚至被格式化,但是这真的就是“家庭时间”骤然减少的深层原因么?

  “家庭美满”四个字在你心里真的重要么?你愿意花大把的时间应酬客户、搞定工作,甚至于研究新游戏,却不愿意耐下心“应酬”一下家人。其实,真正剥夺我们“家庭时间”的不是工作、手机这些外部因素,只因我们的内心,在这样一个浮躁的环境下,已经忽略了,“家庭幸福”是多么难得的成功。

  “既然如此,

  让他和手机过去吧”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是网上流传很广的一句话。在一个小小的手机面前,我们轻易地忽略了亲情:我们在手机和电脑上与素不相识的人相谈甚欢,却吝于与亲人面对面交谈几句话,这是技术时代最大的不幸。

  前不久,28岁的刘雯(化名)正式向丈夫提出了离婚。

  “说起来我们之间没有太大矛盾,但是他心里没有我,这样的生活没意义。”刘雯家住奎文区,在高新区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和丈夫的工作都比较稳定。两人从恋爱、结婚到现在已经有五个年头,而现在,刘雯却打算要放弃了。

  “他工作忙的时候顾不上我,还尚可理解,但现在即使他有空了,也永远是在抱着手机玩。”刘雯说,以前他俩下班都有时间的时候还会一起说说话,逛逛街,可近两年时间丈夫迷上了游戏,刚开始是在电脑上玩网络游戏,后来在她的强烈反对下终于“戒了”,可没好多久,他又迷上了手机游戏。

  “微信上一款飞机小游戏,不知哪来那么大魅力,他哪怕有一分钟空闲时间,也会打开来玩。”刘雯说,她和丈夫说话的时候,丈夫他从来都是边低头玩游戏边“嗯”,没有其它回应,这让她感觉非常挫败,就像“在跟一堵墙说话”,时间久了,她也就不再和丈夫说话聊天了。

  “对他这种行为,一开始是失望,时间久了就绝望了。”刘雯说:“既然如此,让他和手机过去吧”。

  像刘雯一样抓狂的女士并不在少数。前不久,网友“笑笑虎”发帖子抱怨:“自从丈夫买了苹果手机后,老公在我爸妈家吃完饭就一个人在旁边看手机。有时一起去超市,我在那里挑东西,他就人在魂不在地跟着看手机。这么下去,恐怕家庭氛围、亲人间的关系都会走样了"。

  而一位女网友马上回帖称:“我和老公已经结婚十年。以前,我们下班回到家,配合默契。先一起做饭,然后我给孩子检查作业,他负责洗碗。其间有说有笑的,气氛活跃。但现在,我们匆匆吃完饭,孩子在一旁做作业,我们就分坐在沙发的两边各自玩手机。我基本上是在刷新微博,看看网上有没有新鲜事,有时候我发一条微博,老公马上会给我回复。但面对面的讲话很少,一直到上床睡觉前都是这样”。

  据爱立信消费者研究室对中国城市通信行为调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智能手机已成为最普遍的上网方式。有62%的智能手机用户会选择在睡觉前使用手机。使用手机主要用于浏览网页、用即时通信工具聊天、使用社交网站、看书、看电影、玩游戏等。夫妻双方或者其中的一方,一旦过度沉迷于手机,就会对婚姻关系造成一定的危害。

  忙事业

  牺牲“家庭时间”

  曾有网友绘制了大都市上班族一天时间分布图:一天24个小时,用途分别为睡觉8小时,吃饭2小时,穿衣洗漱1小时,上班10小时,来回路上1小时,上网娱乐1小时,剩余的时间仅为1小时。我们的“家庭时间”又有多少?

  不少接受采访的上班族表示,绝大多数中午都不回家吃饭,主要是晚上下班后回到家,一直到睡觉前的三四个小时,以及周末白天的时间。一些男性因为应酬和社会活动比较多,有时一周只能有两三天时间在家吃晚饭,女性的“家庭时间”相对要多些。有些市民因为工作性质决定,周末不休息或三班倒,陪伴家人的时间就更少了。而在这有限的“家庭时间”里,还有部分时间是“无效时间”。比如,人虽然在家,却忙于上网、玩手机,或者干脆把工作拿回家做,与家人零交流,成了形式上的陪伴。

  38岁的张博已经连续三天没有回家了,他说自己也不想这样,但是没有办法。

  “白天我的公司里有一大堆事等着我处理,晚上需要陪客户拉订单,然后还要和朋友聚聚,以备"不时之需"。”张博说,他所做的这一切都是希望能多挣些钱给妻子和正在上初三的儿子,同时,在他看来,事业成功是一个男人是否成功最大的标志,所以无奈之下,只能牺牲“家庭时间”。

  “每次和我妈妈交流,都会以吵架告终。”17岁的范雨轩在潍坊一所高中读高二,在班里她是性格开朗又成绩优异的学习委员,她和班里每个同学的关系都相处得很好,唯独在家里,每次和妈妈谈话时都是剑拔弩张,强势的母女二人两句说不来就吵起来了。

  “很多时候,我和同学说与妈妈之间存在的矛盾,他们都会劝我说,不交流就不会吵架。”范雨轩说,很多同学也都表示,每次和父母交流都会以吵架告终,后来干脆就少说话甚至不交流。而她并不能认同这种做法,“吵架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不吵怎么知道彼此怎么想的,怎么知道两人的代沟在哪里”。

  范雨轩说如果每个人都能像“应酬”外人一样,拿出耐心和时间来“应酬”家人的话,就不会出现家庭成员间关系单薄的现象。而现实往往是,大家都在外面“做老好人”,回到家,却对最亲近的人“毫不客气”。

  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

  矛盾吗?

  近些年,“留守儿童”的问题越来越多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他们是社会的未来,但是家庭关爱的缺失,却对他们的成长起着负面影响。前不久,潍坊团市委为较为全面地了解全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和发展现状,对高密市农村留守儿童成长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了报告。

  此次调研中,团市委将留守儿童定义为父母双方或一方从农村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农村,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调研过程中,随机选取了高密市不同镇街的200名留守儿童(男孩109名,女孩91名),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了解、家庭走访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他们所面临的问题。

  调研结果显示,在作为调查样本的200名留守儿童中,超过半数的没有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或者不能和父母同时生活在一起。37%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同时在外打工,51%的父亲单独在外打工,25%的父母连续外出打工时间在2年以上。留守儿童父母(父亲)每月回家一次或几次的占40.8%,几个月回家一次的15.9%,还有8%左右的留守儿童父母每年回家1-2次,农忙时一次,过年时一次,与孩子在一起时间较长的集中的春节期间,因此,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

  为了改善家庭生活,提高经济收入,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他们往往选择前者。从团市委访问的部分留守儿童父母的情况来看,他们更多倾向于获得更多经济收入,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生活条件,认为和孩子分开只是暂时的,但恰恰是这种认识往往导致儿童在不完整的家庭中成长,在流动-留守-流动的变动中长大。  



投稿请点击:我要投稿讨论请进入:大地救援论坛,并欢迎访问大地救援的姊妹网站:中国梦

说明大地救援网站是无量光佛教网旗下的公益网站。创办大地救援的动力来源于佛教弟子人人皆应上报四重恩(三宝恩、国家恩、父母恩、众生恩)的学佛理念。大地救援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个人投稿,如果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我们将尽快处理,并欢迎转载本站内容。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