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迷惑,本来是佛

「《疏钞》云: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可是这个信很难,念佛的人很多,真的,信佛的人不多,信了他就真干,没有真干他没信,古人讲的

「《疏钞》云:往生净土,要须有信。千信即千生,万信即万生。信佛名字,诸佛即救,诸佛即护。」可是这个信很难,念佛的人很多,真的,信佛的人不多,信了他就真干,没有真干他没信,古人讲的,「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他不信。信心真不容易,为什么不信?他对于事实真相没有了解,事实真相明白了、清楚了,信心才会生起来。这也就是说明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为我们讲经说法,目的在哪里?第一个目的,帮助我们断疑生信,只有让你对事实真相了解、搞清楚了,你的信心才会生起来。有了信心你才发愿,才真想学佛,真想成菩萨、成佛,世缘你才肯放下。否则的话,贪恋世缘,追逐世缘,你放不下,那就错了。

「万修万人去」,善导大师讲的,善导大师是阿弥陀佛再来的,这个话不是假的。五十年前李老师常常给我们讲,他以台中莲社为例子,台中的莲友,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三个、五个,这他老人家常说的,不成比例。什么原因?你能说他不信吗?他也常年听经,也能言善道,可是对世缘没放下,所以不能往生。这个地方的信,是信解行证,这提一个字,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这个信里头有解、有行、有证,他当然往生;如果你有信,解行证都没有,就不能往生。真正对于《无量寿经》,对于阿弥陀佛,或者是《阿弥陀经》,都行,真信、真理解,真正放下,真正发愿求生,「诸佛即救,诸佛即护」。这个诸佛是谁?就是阿弥陀佛。大乘教里面常常用诸佛来表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诸佛共同赞叹的、称赞的,光中极尊,佛中之王。

「心常忆佛」,常常想佛;「口常称佛」,常常念佛,最好不间断,不用思考的事情口都可以念佛,如果涉及到思考,你就把佛号放下,专心去处理你的事务,处理完毕之后佛号再提起来,这都叫做净念相继;「身常敬佛」,这叫深信。这个地方我们要往深处看,佛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是什么佛?给诸位说,都是阿弥陀佛。我们看见任何一个人,都合掌恭恭敬敬「阿弥陀佛」。这阿弥陀佛是对他,他是阿弥陀佛,不是假的。你也是阿弥陀佛,我也是阿弥陀佛,全是阿弥陀佛的化身。遍法界虚空界,花草树木、山河大地没有一个不是阿弥陀佛,每一粒尘沙是阿弥陀佛,你的恭敬心才圆满的,称性的,你怎么会不成佛?你怎么会不往生?哪有这个道理!认定这个是阿弥陀佛,那个不是的,你还有分别,你还有执着。人人皆是!

前面我们读过阿阇王子听世尊的介绍,介绍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他们听的时候很感动,心里面都在发愿,口里没说出来,都想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亲近阿弥陀佛,在西方世界成佛,跟阿弥陀佛一样。他们心里起念头,释迦牟尼佛知道,就给他们授记,给他们印证,这个心愿好,一定会达到。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心觉而不迷。记住法藏比丘因地上说的话,一切皆成佛,这是佛心。所以我们对一切人的恭敬,对一切众生的恭敬,就像对阿弥陀佛恭敬一样,不能有差别。恶人也是一样,恶人虽然作恶,他将来要受果报,纵然堕阿鼻地狱,将来一样,离开地狱的时候,他还会修行,还会成佛。罪业再重的人,我们不敢轻视他,我们知道的,一时迷惑,本来是佛,一时迷惑,搞成这个样子。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