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绰《安乐集》探略(正澄法师)(8)

[28] 此按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的通常说法计算。 [29] 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101页,巴蜀书社,成都,2000年。 [30]《续高僧传》卷十,《大正藏》卷50,505页下。 [31]见《大正藏》卷37。 [3

  [28] 此按西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传入的通常说法计算。
  [29] 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101页,巴蜀书社,成都,2000年。
  [30]《续高僧传》卷十,《大正藏》卷50,505页下。
  [31]见《大正藏》卷37。
  [32]见《大正藏》卷37。
  [33]见《大正藏》卷37。
  [34]《法华经·安乐行品》,《大正藏》卷9,37页下-38页上。
  [35]《大正藏》卷16,651页下。
  [36]《续高僧传》卷二十,《大正藏》卷50,594上。
  [37] 本科判参考了日本学者牧田谛亮《道绰》中的部分研究成果,见《净土佛教思想の思想》第四卷,280-290页,讲谈社,东京,2001年。
  [38] 迦才《净土论》序,《大正藏》卷47,83页中。
  [39] 中国佛教协会编《中国佛教》第四辑,24页,东方出版中心,上海,1989年。
  [40] 详见望月信享著、释印海译《中国净土教理史》,70-75页,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北京,印行时间未详。
  [41] 详见牧田谛亮《道绰》一文的相关章节,载《净土佛教思想の思想》第四卷,295-397页,讲谈社,东京,2001年。
  [42] 详见陈扬炯《中国净土宗通史》,261-302页,江苏古籍出版社,南京,2000年;陈扬炯《道绰法师传》,49-164页,宗教文化出版社,北京,2000年。
  [43] 详见刘长东《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258-271页,巴蜀书社,成都,2000年。
  [44] 从此时间的推算来看,道绰大师依据的是当时流行的佛生于西周之说。
  [45]《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4页中。
  [46]《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4页中。
  [47]《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13页下。
  [48]《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12页中-下。
  [49]《大正藏》卷47,12页中。
  [50]《大正藏》卷47,15页上。
  [51]《大正藏》卷47,16页下。
  [52]《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5页下。
  [53]《大正藏》卷47,14页中。
  [54]《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11页上-中。
  [55]《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4页中。
  [56]《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5页下。
  [57]《安乐集》卷上,《大正藏》卷47,5页下-6页中。
  [58] 北周阇那耶舍译,共二卷。又称《同性经》、《佛十地经》、《一切佛行入智毗卢遮那藏经》。现收于《大正藏》第十六卷。叙述如来之十地大乘同性之法门。唐代日照法师所译的《证契大乘经》二卷为本经的同本异译。
  [59] 刘宋·昙无竭译,一卷。全称《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至菩萨授记经》,收在《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佛陀在波罗奈国鹿苑中,为华德藏菩萨说以无依止一法得如幻三昧,并说弥勒、文殊等诸正士,及安乐世界之观世音、得大势(即大势至)等,皆得此三昧。其次说明观世音、得大势二大士发心之因缘,及阿弥陀佛灭度后,观世音及得大势将依序成等正觉,递补其位。此经前后共有四人进行过四次翻译。
  [60] 即《究竟一乘宝性论》,北魏勒那摩提译,共四卷。为有组织地阐述如来藏思想的代表性著作,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
  [61] 全称《阿弥陀鼓音声王陀罗尼经》,译者不详,共一卷。收于《大正藏》第十二册。内容叙述佛陀在瞻波大城为诸比丘说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之功德庄严,并说阿弥陀佛之国名为清泰,父名月上,母名殊胜妙颜,子名月明,奉事弟子名为无垢称,智慧弟子名为贤光;次说受持读诵鼓音声王大陀罗尼,十日十夜六时专念,十日之中必得见彼阿弥陀佛。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