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辨破《楞严百伪》——释愍生法师辨(1)(3)

辨九 经云:“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既云无漏大阿罗汉,则与菩萨无异。即《法华经》【注五】云:“内秘菩萨行,外现示声闻。”因此,当能应身无量,度脱众生。至于列众中有辟支无学,当

  辨九
  经云:“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无漏大阿罗汉。”既云无漏大阿罗汉,则与菩萨无异。即《法华经》【注五】云:“内秘菩萨行,外现示声闻。”因此,当能应身无量,度脱众生。至于列众中有辟支无学,当知辟支有缘觉、独觉。缘觉是值佛者,独觉才不值佛。难道吕澄于此简浅,还有误解耶?今云:“不明三乘异同。”实在是吕之诬蔑而已。
  【注五】:参考《妙法莲华经》五百弟子授记品
  吕文十
  经说:“摩登伽女用《娑毗迦罗先梵天咒》。”按此娑毗迦罗,即经卷二、卷十所谓先梵志说冥谛者,印度外道惟迦毗罗说冥谛,今此杜撰娑毗迦罗以凑字句。其伪十。
  辨十
  据“翻译名义集新编”【注六】谓:“迦毗罗、娑毗迦罗,均是此云,黄发、金头。”既说冥谛,亦可说咒。如迦毗罗国,亦有译为迦毗罗卫国,皆是翻译之异。今吕谓:“杜撰娑毗迦罗以凑字句。”以为伪者,实是无知。
  【注六】:参考“翻译名义集新篇”第二十三及九十六页
  吕文十一
  经云:“阿难问佛妙奢摩他三摩禅那最初方便。”按奢摩他等三法并举,乃窃耶《圆觉》之文,《圆觉》则本诸《智论》。《智论》卷五分别三昧,有定、有禅、有三昧。此中定谓三摩呬多与三摩钵底,《圆觉》改为奢摩他三摩钵底与禅那,已是杜撰,今经又略三摩钵底为三摩,愈见支离。且三昧中岂有但止无观而称奢摩他者?其伪十一。
  辨十一
  经乃佛说,论是菩萨说。《楞严》、《圆觉》同是佛说,岂可谓窃取《圆觉》之文?又经说在先,论说在后,焉能说“本诸《智论》”?查《智论》【注七】卷五只有说“三昧”,乃至说:“略说则有一百八三昧,初名首楞严三昧,乃至虚空不着不染三昧,广说则无量三昧。”并无三摩呬多、三摩钵底之字句。按《楞严经》说奢摩他,此云止,即是定。三摩,此云观,即是慧。禅那,此云静虑,即止观不二,何有“但止无观”?吕文云:“岂有但止无观而称奢摩他?”此实乃诬谤也。
  【注七】:参考《大智度论》卷五大正藏第九十七页
  吕文十二
  阿难共诸释种出家,由于王命,时犹童稚,本无发意(《中阿含》三等),今经中乃有见佛三十二相渴仰剃落等语,发生七处征心一大段,岂非杜撰?其伪十二。
  辨十二
  据《涅槃经》【注八】谓:“阿难比丘具足八法……一者、信根坚固……八者具足,从闻生智。”岂知其发心时不渴仰佛之三十二相而从佛剃落耶?如普通一般小儿,见仪容出众,风范高雅之人,都心生向往,况阿难是大权示现者耶?由是有七番破妄,是欲令阿难悟常住真心。谓此杜撰,实是诬谤。
  【注八】:参考《大般涅槃经》憍陈如品大正藏卷十二第六○一页
  吕文十三
  经说:“众生轮回皆由不知常住真心,性净明体。”此常住心,即后所云如来藏心妙真如性,实则法性假名心也(《庄严论》卷三)。法性之常,谓无我理,有佛无佛,恒不变易,岂别有体堪言住耶?臆想立言,其伪十三(此常住真心说,为后世误解佛法之本,应辨)。
  辨十三
  吕文谓:“如来藏心妙真如性,实则法性假名也。法性之常,谓无我理,恒
  不变易,”既言恒不变易,岂非是常?“法性”即是性净明体。“性净明体”清净无相,故性净,“心性灵明”,故说明体,并非别有体可住也。今吕自误解,反谓臆想立言,良可悲也!
  吕文十四
  “佛告阿难,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按大佛顶是密法尊相,如何连首楞严以成一词(首楞严,意云健行。不可云佛顶健行也)?又首楞严三昧是十地菩萨所得(见《首楞严三昧经》卷上),岂为最初方便?问答不符。其伪十四。
  辨十四
  经云:“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三摩提者即三摩地。《智论》【注九】云:“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三摩地。”大佛顶者,约事释:因由佛顶化佛说咒,是该经之事实。其次约喻释:佛为发明众生本具之真心,为本修因,义如佛顶。虽有而不可见,虽不可见而确实是有,故以大佛顶而喻真心也,“首楞严”者,《涅槃经》释云:“首楞者,一切事竟。严者,坚固。”谓一切事竟而得坚固之理体,故名首楞严。《智论》云:“首楞严三昧。”“大佛顶”是因名,“首楞严”是果名。了悟四科七大,一一本如来藏妙真如性,毕竟常住坚固,是为入首楞严三昧,非谓:“首楞严是最初方便。”吕不解经义,胡乱毁谤,罪有攸归。
  【注九】:参考《大智度论》卷五大正藏卷二十五第九十七页
  吕文十五
  经说:“无始菩提涅槃元清净体,则汝今者识精元明能生诸缘,缘所遗者。”按佛法有自性涅槃而无自性菩提,无始之言,实为臆造。元清净体,应指法性,法性为法为依,非能生法。今说能生诸缘(经卷二,诸缘谓色心),亦出杜撰。其伪十五。
  辨十五
  佛法有名“自性涅槃”,即可有名“自性菩提”,因涅槃菩提并非二法。涅槃是心体,菩提是心光,心体、心光同是一心。岂得云:“按佛法有自性涅槃而无自性菩提”?据“行愿品”偈颂云:“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嗔痴。”有“无始”二字。又《智论》【注十】亦有释无始。《心地观经》【注十一】云:“有情轮转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无始”二字,遍于众经。何得云:“无始之言,实为臆造。”吕文谓:“元清净体,应指法性,法性为法所依,非能生法。”既然说:“法性为法所依。”即如母亲为儿女所依,亦即可说母亲能生儿女。今说:“能生诸缘,出于杜撰。”是吕之迷糊。
  【注十】:参考《大智度论》卷三十一大正藏卷二十五第二九○页“今生从前世因缘有,前世复从前世有,如是展转无有众生始。”
  【注十一】:参考《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大正藏卷三第三○二页
  吕文十六
  经云:“执分别所了为心。”又云:“若分别性离尘无体,斯则前尘分别影事。”按此分别影事,窃取《深密》分别所缘影像所缘境事之名,原意谓识所缘唯识所现也。佛法说境从心,不闻说心从境,如何分别离尘无体?其伪十六。
  辨十六
  佛斥阿难执分别前尘影事之妄心为心,故示观察此妄心,离尘是否有体?若离前尘有分别性,即真汝心。若分别性,离尘无体者,此即前尘分别影事而已。因所缘之影像,是前五尘落谢之影子,非真心也。今吕不解,又谓:“窃取《深密》。”诬谤为伪,是否武断?
  吕文十七
  经云:“纵灭一切见闻觉知内守幽闲,犹为法尘分别影事。”按见闻觉知乃六根功能,根尘相对而有分别,既灭意根(知),何有法尘分别?若犹有知内守幽闲,徒成戏论,其伪十七。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