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臻法师《心地与命运》(2)

2、清代著名政治人物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管辖四省,统率大军,享大富大贵。但他一生廉洁、勤俭、子孙昌盛。他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凡仕宦之家

2、清代著名政治人物曾国藩,湖南湘乡人。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管辖四省,统率大军,享大富大贵。但他一生廉洁、勤俭、子孙昌盛。他教长子曾纪泽的信中说:“勤俭自持、习劳习苦、可以处乐,可以处约。凡仕宦之家,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尔尚年幼,且不可贪爱奢华,不可习惯懒惰。不论大家小家,士农工商,勤苦守约,未有不兴;骄奢倦怠,未有不败。” 曾纪泽在他的严格教育下,卓然有成。后出任驻英、德、法等国公使,是中国近代出色的外交官。其弟曾国荃历任显官,国藩常教以居安思危、淡泊名利、功成身退。国荃生日他赠诗一首。诗曰:“左列钟铭右谤书,世间到处有乘除;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意为祸与福常常互为倚伏,位高必危;应视富贵如浮云,方能明哲保身。在其言传身教下,子孙后代均能秉承家教,直到今天曾氏子孙在科学界教育界出了不少有成就的知名人士。如五十年代曾任国家高教部副部长的曾昭伦教授,即是他的第五代孙。

3、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英雄林则徐,福建闽侯人,是清朝杰出的爱国大臣,官至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他青年时期即虔诚信佛,公务纵忙,早晚课诵不辍。至今留下《林文忠公行舆日课》是他亲笔用蝇头小楷书写的,其中有《弥陀经》等几种经咒,以备出巡时在轿内念诵。八十年代,林公的后裔提供此项真迹,由上海市佛教协会影印发行。林公生前尝撰写一联作座右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又联云:“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所以当年他能不顾威胁利诱,不怕罢官判罪,毅然销毁鸦片,抵制英帝侵略,正是他光明磊落的胸怀和大无畏精神的表现。罢官后,被流放新疆,在流放期间,仍把个人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一心规划新疆的水利建设。当年提出了在新疆解决沙漠中的水利工程问题,带领新疆人民修建了坎儿井,(坎儿井即深挖井,再以地下水道连接井水,以避免烈日曝晒和沙层滲透。)在沙漠中形成了灌溉网,解决了沙漠中缺水的严重问题,至今仍惠泽着沙漠中的绿洲。人们为了纪念他,将坎儿井称为“林公井”。他是真正做到了“以出世精神(无我),办入世事业(利他)。”在英国伦敦蜡像馆中,巍然屹立着林则徐的蜡像。说明了历史自有公论。而林公的后裔,子孙繁衍,人才辈出,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还有三百余人。(见1997年6月18日《扬子晚报》。)较知名的如曾任原国民政府最高法院院长的林翔,曾任中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的凌青,(原名林墨卿,为林公第五代孙,三十年代参加革命时更名),在香港回归祖国前夕,他写一首庆祝回归,缅怀高祖的七绝:“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国耻家仇今日雪,只缘华夏已腾飞。”(见1997年7月11日《四川政协报》)近代高僧印光大师谓:“林文忠公则徐,其学问、知识、志节、忠义,为前清一代所仅见,虽政事冗繁,而修持净业,不稍间断。以学佛乃学问、志节、忠义之根本。此本既得,则泛应曲当,举措咸宜。此古大人高出流辈之所由来也。”(见《印光法师嘉言录续编》,第六页)

二、命好心不好,福变为祸兆。这类人,过去生中种植善根福德,今生享受富贵荣华。当其享受富贵时,便贪恋五欲,纵情享受,穷奢极欲;同时仗恃权势,损人利己,造种种恶业。所以富贵愈大,恶业愈重。一旦福报耗尽,恶业现前,不仅身败名裂,甚至殃及子孙。老子说:“福兮祸所倚,祸兮福所伏。”说明祸与福本来是互为倚伏,也可以互相转化的。而转变的关键在于一心。心能造业,心能转业。命运虽然很好,如果心地太坏,那么美满的福报,终将变为悲惨的遭遇。古往今来,这类事例很多。下面引述一例为证:《历史感应统纪》载,唐代李林甫,官至宰相。其人有才辩,能书画。可惜心术奸险,嫉妒贤能,凡是才望功业在他之上的,就起忌恨之心,表面美言奉承,暗中设计陷害。他建一间密室,结构曲折幽深,命名“堰月堂”,常在里面苦心策划,构思许多使人家破身亡的毒计。所以,历史上评价他是“口蜜腹剑”的人物。其结果是害人终害己,后来七窍流血而死,死后被人开棺戮尸,家产充公,子女发配为奴仆、官妓。当李林甫未显达时,有相士说他有十年太平宰相的洪福。后来不久事败,去责怪相士所说不验。相士笑谓:“相公确有十年太平宰相的福报,应该责怪自己不知珍惜,折损太甚罢了!公任宰相时,广搜珍宝,纵情声色,一羹千命(常喜吃鸭舌汤),盘菜百金(烧鹅掌将铁皮烧红,放活鹅在上面,让它扑跳惨叫,血液均集中在脚掌上,再砍下鹅掌来作菜肴)穷极奢侈之能事。相府家人的享用,也胜过富贵人家。早已超过十年宰相应享之福,后代还须为娼奴赏报。反而责怪我所说不验,有此道理吗?譬如有人将一个月的生活费在一天内挥霍光,剩下的二十九天要受饥寒此乃理所当然,怎么能怨天尤人!”李林甫听后默然无话,汗流不止。

三、心好命不好,祸转为福报。这类人过去生中造作恶业,今生恶业先成熟,遭受种种恶报。但是,有的人相信三世因果,能够不怨天,不尤人,安分守贫;有的更能忏悔宿业,随缘行善。一旦恶业消除,善缘成熟,否去泰来,必然使贫穷困苦的厄运转化为美好幸福的佳境。这种故事社会上流传不少,这里举两例都是很真实的:

1、《南洋佛教杂志》载,清代台湾嘉义州林登章,为人诚实,不幸被人诬告,关进监狱。林妻变卖财产营救,无结果。官府索银四十两,不得已卖儿得四十两银,便携银两去衙门,不慎在途中遗失。这袋银却被一个用手代脚,沿街讨饭的乞丐徐良泗拾得。徐当时心想,这笔巨款,失落的人可能会自杀,便决定留在那里等待失主。果然林妻匆匆跑回来寻找,徐问明情况后即归还她。后来,县官知道林妻卖子救夫,乞丐拾金不昧的事情,大受感动,释放林登章,不受她的银两。林回家后,用此款经营五金店,维持生活。徐良泗当天做了这件好事后,晚间仍回太伯公庙过夜。次日清明节,徐去郊外墓地讨乞,夜里宿地藏庙,半夜惨叫一声,惊醒香灯师:第二天醒来,瘫痪多年的双腿居然能站立了。香灯师问经过,徐说:“昨夜梦见两个小鬼,一个抱身,一个包脚,对拉;痛得我大叫一声,便昏迷过去。今晨起来,两腿竟然能伸直走路了!”徐良泗从此给人挑水维生。林夫妻开店三年,生意兴隆,时常想念徐的恩德,但不知其姓名和住址。有一天徐挑水到林家店里,林妻见他面貌很像恩人,但这人是站立走路,又不敢认。次日徐又来,林妻上前询问,才知果系恩人,夫妻俩对徐叩头谢恩,让他留在店中居住。后来,林夫妻回广东继承其叔父的百万家产,便将在台湾的五金店及其他财产,全部赠送给徐。徐晚年又将财产布施给一家医院。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