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佛陀最后的旅程(2)

「超越疑惑,离烦恼苦,乐于涅盘,去除贪欲,为人天的向导者,便是依道的胜者。 知道此世间的最上者,并以之判别而将方法说出来的,断疑不动的圣者,是为沙门中的 第二等,呼为说道者。 善说法句,依道而生,能自制

  「超越疑惑,离烦恼苦,乐于涅盘,去除贪欲,为人天的向导者,便是依道的胜者。

  知道此世间的最上者,并以之判别而将方法说出来的,断疑不动的圣者,是为沙门中的 第二等,呼为说道者。

  善说法句,依道而生,能自制、勤念、奉行无咎之语的人,是为沙门中的第三等,呼为 依道而生者。

  装成善守誓戒的模样,厚脸皮、给信施送礼、傲慢、作为、无自制心,喋喋不休,表现 成了不起的样子,是为污道者。」

  对于出家的沙门,用这四种尺度来作评价,乃是极为得体而重要的。也可由此想见,佛 陀晚年时的教内教外的沙门之中,所谓「污道」的出家人,已经出现了。

  淳陀被称为锻工之子,是做金器的工人阶级,并非富裕的人,甚至是被阶级社会轻视的 人,佛陀为了打破阶级的印度传统,虽然身体不适,依然接受了淳陀的供养。

  因为这是佛陀在入灭之前所受的最后供养,所以极受后世佛教徒的重视;至于那供养的 是什么,在近世学者之间,也颇受注目。从梵文原文(sukara-maddava)的字面看来,那是不 老不嫩的,柔软的,上等的野猪肉,通俗的解释,可名为软猪肉。但在汉译本中称为「□檀 耳」,即是□檀树上所生的木耳,或菌类。因此,也可将软猪肉视为□檀耳的原义之解释, 总之,那恐怕是当时印度相当美味的食品。把它说成野猪肉的看法,在中国系统的佛教界是 不能接受的,因为中国佛教是素食主义者;至于在南传系统的小乘佛教界,倒没有觉得有什 么不对之处,因为锡兰、缅甸等的比丘,向俗人家托钵之时,是得到什么便吃什么的。

  由于正在抱病游化的释尊,已经非常衰弱了,吃了淳陀的那餐菌类的供物之后,病情加 重,腹痛如绞,所以催促阿难尊者:「我们到拘尸那揭罗城去吧。」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