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年过八十耳不聋眼不花,不辍劳作,自己的事自己动手去做,有空还要为儿孙们帮忙。每逢初一、十五,她必点上几炷香,求菩萨保佑我们一家平安。乡亲们都说母亲好积德。 母亲自幼学了一手好针线,纺花、织布、裁衣服样样在行。乡亲们有活请她帮忙,她总是有求必应。母亲也很有心计,平日里搜集了不少土单验方,并学会了针灸、拔罐等医术。谁家有了小伤小病,孩子有个头痛脑热,都来找她诊治,全都是免费的,分文不取。这在当年经济困难时期可真帮了乡亲们的大忙。母亲说:"偏方治大病。"村上有位大婶生了病,头痛发烧,虚汗不止,跑了几家医院没能治好,无奈才求助于她。母亲问明病情,先按男左女右在她肩背上扎上数针,再用火罐拔过,然后喝了两包退烧药,没几天大婶的病就好了。 母亲乐行善施,邻里关系十分融洽。有了好吃的必以分人。她说:"自己吃了填坑,人家吃了传名。" 小时候上学,我是走读生,由于时间紧,回家吃饭我总是吃第一碗,节假日却是例外。那年代粮食短缺,一天吃两顿是常有的事,一年难得改善几次伙食,逢年过节才能吃上一顿现在看似平常的饭菜。但在当时的确让人看着眼馋。饭做好了,母亲却不让我们吃,先得给左邻右舍端去一碗才允许开饭。吃饭也是有规矩的,这第一碗饭要先给父亲,因为他是一家之主,第二碗给儿女中最小的,意在敬老爱幼吧。我是老大哥,自然应该往后站,但不是最后一个吃的。我母亲经常是做在前吃在后。她每天和别人一样参加生产劳动,又承担了全部的家务活,吃饭却先尽儿女们吃。有时饭不够吃,她就得少吃点儿,若余剩饭,下一顿热热自己吃。母亲就是这样省吃俭用,精打细算过日子,用她那双勤劳的双手撑起了我们这个幸福的家。 母亲没上过学,只是在扫盲班上识了几个字。但她一心向佛,修菩萨道:"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自度度人",既惠及了乡邻,又影响了我们全家。 我父亲年轻的时候爱赌博,烟也抽得厉害。在我母亲耐心规劝下,父亲改掉了这些坏毛病。他为人平和,做生意诚实守信,是人们公认的好人。2002年春,父亲西去,享年91岁。父亲一生多食素,很少疾病,生前从未用过拐杖。这与我母亲的精心护理也是分不开的。 对我们兄妹,母亲更是百般呵护,严加管教。她要我们广结善缘,远离邪恶。她说:"三岁看大,从小至老";"跟着好人学好人,跟着师婆吓家神"。儿童时代是非分辨能力低,很容易学坏,她决不让我们跟那些有劣迹的孩子在一起玩。我们无论谁有了过错,她决不"护短"。 有一次,邻家有个孩子向我挑衅,我忍无可忍奋起反击,打了起来。母亲知道后,首先喝斥我,让我离开是非之地。然后又对我教训一顿。她说:"孩子打架不怨一个。"明明是我有理呀!我感到很委屈。然而母亲不容我申辩,她讲道:"忍字心上一把刀,忍字没有饶字高。"我却很长时间想不通,长大后我才慢慢理解了"饶人算之本,输人算之机"的道理。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 对于孩子打架,有的家长主张以牙还牙,保护自我,纵使孩子针锋相对,结果把事情闹大。我母亲则主张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她认为,孩子打架双方都不会得到便宜,打着别人给人医,打着自己要受痛。自家孩子应由自家来管教,小树不修难成材。她常说:"娇郎无义子,棍头出孝子。" 母亲不但给了我们一个健康的身体,而且还给了我们一个健康的灵魂。她除了言传身教,同时又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其中就有大家都已熟知的"蚂蚁救场","救蚁中状元"的故事。从小教我们爱护生命,养成慈悲心。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没到。她给我们讲的瞎婆婆的故事,至今还记忆犹新。 从前有个瞎婆婆为人忠厚,乐于助人。邻居有个媳妇欺她眼瞎,借瞎婆婆米的时候,装满满的一高箩,让瞎婆婆用手摸一摸。还米的时候就把箩倒过来,用箩底装同样高,也让瞎婆婆摸摸。瞎婆婆全然不知。这媳妇骗了瞎婆婆整整十二年,自以为得计,谁知暴病而死。死后变作一只母鸡,每天给瞎婆婆下一个蛋,一直下了十二年。一天,母鸡下完蛋,"咯哒、咯哒"叫着,突然竟说起人话来了:"高箩借,箩底还,填还瞎婆十二年。"听得真真切切的是邻居媳妇的声音。一连说了三遍,母鸡随即死去。瞎婆婆这才明白是咋回事。 母亲讲道:"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她的教诲使我终生难忘,犹如在我们幼小的心灵中播下了慈悲的种子,种下了善根。母亲教我们节俭,她说:"百麦不成面,百米不成饭。"母亲教我们勤奋向上,她又讲:"勤有功,嬉无益。"母亲教我们处世为人,"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受滴水恩,当涌泉报"。这些朴素的格言激励着我成长,并影响了我的一生。在学校,我是好学生,生产中我是模范,工作中我年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现在我虽然年近退休时下岗,靠低保金生活,可从不作非份之想,除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外,没事就读佛经、背古诗、学书法、练太极,自处泰然,随遇而安。如有公益活动,我积极参加,像母亲那样多做善事、好事,把母亲的菩萨之道继承下来,世世代代传扬下去!(信息来源:摘自《普陀山佛教》) 编辑:明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