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无量光佛教网 > 佛学网摘 >

学做现代菩萨

学佛网摘站---学佛网,佛,阿弥陀佛,在线念经,在线念佛,念佛,在线诵经堂,在线念佛堂,在线修行,法宝流通,佛教博客,佛网导航,净土,西方极乐世界,净空法师

现代学佛者面对时代的需求时,若能一方面以佛法的精神为根本,同时选择自己所专长,或依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或技能,则能达成佛化人间的目的,建立清净的人间净土

“如果没有生态保护的基本认识,对鸟类的品种与放养的环境没有概念,本来是慈悲的放生活动,很可能演变成意外的杀生行为。”谈到世间法对现代佛教的重要性,佛教历史学者蓝吉富语重心长地表示,曾有佛教徒发慈悲心想要放生鸟类,却因为不了解鸟类的生态,结果买了许多非野生的鸟类放生,却把它们都给“放死”了。

就因为我们现在所面对的,是多变的环境与人心,以及多元的知识领域,因此现代佛教徒如果期望达到弘法利生、自觉觉他的目的,则学习更多的世间法,似乎也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用世间法弘扬佛法

例如对资讯的摄取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电脑与线路,也成为现代弘法的重要工具,因此学习电脑的使用,乃至把传统的三藏十二大部经典转化成电子书,并透过最新的科技传送到现代人手中,也是一股不可轻忽的潮流。

面对这样的趋势,蓝吉富特别指出,分别大乘佛教与小乘佛教的最明确的指标,应该就是对于世间法,也就是传统所谓的“五明”的学习与强调了。他进一步以六度中的“布施”来举例,当布施变成六度中首要的实践德目时,其实也就是说明了对人间现实社会的关怀,是大乘佛法的重要表征。

因此在这个前提之下,五明的学习与推展,对现代佛教的弘传有其特别的意义。

从事佛化文学创作的梁寒衣,对此更有深刻的体会。她以日本空海大师创办的学校广纳五明的学习为例,指出这样的气度与胸襟,可以提供修行者与弘化者更宽广的空间,如此则在掌握佛法精神之余,也能发展出更吸引现代人的精神文明,而佛法对现代人的影响力,也会相形增加扩大。

培养宽阔的襟怀

此外五明的学习,除了具备弘法的意义,对个人深入修学法,也有厘清与深化的作用。

目前于南华管理学院教授佛教语文的郭琼瑶,以她自己学佛的经历指出,以前她虽然经常参与共修,也在精进修行的过程中有某些宗教体验,但是透过后来的学术研究之后,她开始产生一些疑惑,对她而言,那看似进入所谓“破坏”的阶段,但是经过更完整的学习与内在心思的沉淀之后,她反而更清楚地建立起自己的信念。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会引起旁人一些质疑,认为她是不是走偏了路,但是她自己却很清楚,学佛最后确实是要透过行持与体验来实践。但实践之前若能先弄清楚,而不是盲从一些误听来的、想象来的,或传流下来的说法,对修行反而更有意义。而透过佛教语言的学习之后,她认为藉助声明这项方便的分析研究,回到原典厘清,对她而言是相当重要的历程。

此外她也举例说明道,当社会上发生一些宗教事件时,如果我们能够很清楚地解读、说明,就能找出自己真正认可的信念,而不会受到影响或干扰,而这种能力对于自己的成长,乃至于与他人的互助,都有帮助。

类似郭琼瑶的这种体会,很多从事佛学的研究者也都遭遇过,要不就是深刻领略了客观的学术训练之后,动摇了自己学佛的信心,而把佛法当成客观的课题来面对;要不就是害怕客观化的学习训练会影响自己的宗教信仰。

清楚轻重与次第

但这样的疑虑,很多学习五明并藉以弘法的人都指出,只要掌握最终的目的,就不会陷于此种困境。亦即只要清楚五明的学习次第,知道佛法,亦即内明是其他世间法的基础,就不会轻重不分。
就像梁寒衣指出的,如果以“识”代表世间法,以“智”代表佛法,则如何能真正做到“转识成智”,就是学佛者格外要注意的问题了。对此她的体会是,在行菩萨道之前,一开始自己的出离心很重要;如果没有建立稳固的出离心,则在行菩萨道的同时,就很可能被牵引、被干扰,最后迷失在那些六尘的追逐当中,就会很可惜了。

不过她也比较道,纯粹重视解脱道的行者,可能重出离的部分,而不打算再入世;但让人感动的菩萨道,则是出世后更要入世弘法;自己获得佛法的利益之后,自度更想要度人。因此她建议那些有心行菩萨道的人,在学习五明的过程中,要时时提起学佛的初发心。

从事佛教建筑相当多年,曾设计过慧日讲堂的法源寺宽谦法师也表示,娑婆法不离世间觉,佛法不能单独存在,但是面对五明中的其他四明,要把它们视为工具,自己最终的目标仍是内明,也就是佛法、解脱道,只是所谓的解脱不是个人的解脱而已,更是一颗想要成就大众一起解脱的悲心愿力。谈到这一点,她笑着说:“自己可能菩萨道的根性强一些吧,总认为佛教应该要投入更多的专业人才,才能更周遍地协助佛法的兴盛。”

形式媒介与内容

同样积极于弘法,而以音声为主要工具的佛教音乐工作者王俊雄也强调,音乐确实具有净化人心的力量,但创作这些佛化音乐的目的是用来诠释佛法,音乐只是形式与媒介,重点还是要看所要诠释的主题是什么,否则最后只留下一些美感的享受,对于听的人是不会有帮助的。

这样的理念与原则,就如同佛学研究者冉云华在《佛教中的“多闻”概念》一文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课题:“问题不在于多闻,而在于是为多闻而多闻,还是为入道而多闻?换句话说,如视多闻为目标,那么无法见道。与之相反,如果以修道为目标,而以多闻为手段,那么多闻是必要而重要的方法。”

虽然有很多强调解脱修行的人,仍无法理解多闻或研习五明的必要,但对于秉持大乘菩萨道精神,希望建立人间佛教的学佛者而言,五明的学习确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这也就是法航法师在《一个修学法的程序》文中所提醒的:“学做菩萨,还是要从学做人起,有了做人的道德根本,再依菩萨学处,修学五明,深入民间,宣布佛法,使佛法与人间社会打成一片,则佛法就可以人间化、大众化,人间的佛教就可以建立起来了。

这也就像是蓝吉富所观察到的,一个有心求解脱、甚至能解脱的人,并不一定会显出他的大悲心,而愿意以种种方便法行菩萨道。因此面对繁杂的社会情境,如果不想让佛法成为山林里隐秘的宗教信仰,则面对时代的需求,能一方面以佛法的精神为根本,并选择自己所专长,或如同宽谦法师所说的,依于自己所熟悉的领域,去学习更多的知识或技能,来达成佛化人间的目的,可能是想建立清净的人间净土时所不能轻忽的课题。(信息来源:摘自《人生杂志》) (发布者: 欢迎投稿,网站:无量光佛教网讨论请进入:佛教论坛)

欢迎访问无量光佛教网,相关文章:
------分隔线----------------------------
栏目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