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照见贪嗔痴与佛功德之无二无别性,此乃般若佛母; 选择──贪嗔痴与佛功德虽平等无别,仍力求佛功德现行,此乃菩提心佛父。 父母双运,出生如来。 真下手修行时,还有一点常被忽略:佛的功德无量无边,但作为我们发心所缘之佛功德应该必须有哪些? 此问题不解决,我们要成的“佛”便徒有虚名。 CH: “说到底,问题出在我们对实有的执着上。要接受‘法无分别’这种见地,必须有对‘缘起如幻’相当程度的认知。因此,《金刚经》中‘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四句偈应该常在心中体味。” ──我对这段话有些不解: 一、知诸法的本性是因缘和合就会从理上立即破除对法相的实有认识。 二、如幻之意就是法相的无常性。就象天空上的云,从有相到无相,从无相又渐渐生成,每一刹那都会呈显出不同的相来一样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那些不同的相是一样的,同时谁也不会认为那些相是一成不变的。 zf: “有些不解,一、知诸法的本性是因缘和合就会从理上立即破除对法相的实有认识。” ──理上如是,但行上如幻观非常重要。 在心行上,您可不要小看了我们无始串习的力量。 您利剑(正见)在手,可以杀死那些被您发现了的敌人,但许多敌人躲在你身后,您尚未见到,更别提杀了。 “二、如幻之意就是法相的无常性。就象天空上的云,从有相到无相,从无相又渐渐生成,每一刹那都会呈显出不同的相来一样的。但是这并不能说明那些不同的相是一样的,同时谁也不会认为那些相是一成不变的。” ──仁兄所言乃幻之浅意。 而幻之深意,必通无碍。 华严澄观祖师于《华严悬谈》中言: “……五、如幻梦者。犹如幻师能幻一物以为种种,幻种种物以为一物等。经云:或现须臾作百年等。一切诸法,业幻所作,故一异无碍。言如梦者,如梦中所见广大,未移枕上;历时久远,未经斯须。故论云:处梦谓经年,觉乃须臾倾。故时虽无量,摄在一刹那。” 仁兄三思。 CH: 隐显的法义我这里无从寻得,请赵老慈悲摄要言之。因不知隐显法义这段我不能得出结论。 zf: “隐显”之法义在华严古德所立之“十玄”中: “(5)隐密显了俱成门:是说一切诸法,互摄无碍。此全摄彼,就此显而彼隐;彼全摄此,就彼显而此隐。一法摄一切法,就一法显而一切法隐;一切法摄一法,就一切法显而一法隐。显与显不俱时,隐与隐不相并,然而隐显同时,并存无碍。” 缘起法的现起离不开条件。佛教中把种种条件归纳为四类:因缘、等无间缘、所缘缘与增上缘。 四缘中的因缘是指生起某法的主要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对于大乘行人来说,欲成就佛法,其因缘恐怕非无上菩提心莫属。 所缘缘是指诸心、心所缘住的境界。如眼识及相应法,以一切色为所缘缘,耳识及相应法以一切声为所缘缘,意识相应以一切法为所缘缘等。对于一个修行者来说,修持的技巧或法门大部分属于对所缘缘的把握和使用。 这里提醒仁兄注意者,正是菩提心之“所缘缘”。 仁兄带着在下的提醒去研习经论吧,毕竟讨论不能替代系统的学习。 关于“法不分别”,暂时放到一边也不要紧,如果通过我俩的讨论,仁兄能进一步重视对菩提心所缘缘的把握,也算没有浪费仁兄的时间。 编辑:小勇 |